□一处 方源
大道同行,“一带一路”共绘发展愿景
中吉乌铁路建设,正值共建“一带一路”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6年,习近平主席与乌兹别克斯坦时任总统卡里莫夫,在塔什干共同出席一处参建的“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通车视频连线活动。2024年,在中吉乌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字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吉乌铁路是中国与中亚互联互通的战略性项目,也是三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激活中亚资源与市场潜力,为内陆国带来“沿海化”发展契机。对中国而言,它强化向西开放的陆路通道;对中亚各国,则意味着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跨越帕米尔高原的钢铁轨道,是新时代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丝路精神的生动实践。十年接力,中隧方案筑牢信任基石
从“安帕”铁路到中吉乌铁路,一处再度承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并非偶然。2015年3月26日,从乌兹别克斯坦深山传来喜讯,中铁隧道局承建的“安帕”铁路卡姆奇克隧道提前100天交付,其优质高效令乌方至今难忘,“安帕”铁路安集延车站站长阿赫曼·萨马多夫曾称:“苏联时期就计划修建此隧道,专家勘测预计工期25年。全球招标时,欧美公司给出5年工期,而中国公司仅用900天。”钢铁动脉,重塑欧亚腹地联通格局
当年卡姆奇克隧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贯通,解决了乌兹别克斯坦铁路运输瓶颈。如今中吉乌铁路建设,意味着打通欧亚大陆腹地、重构区域经济布局的“命运纽带”正加速延展。铁路建成后,中国至中东、南欧货运距离将缩短约900千米,时间节省7至8天,为动荡世界的物流畅通增添确定性。
中吉乌铁路建设难度堪称世界级。一处施工的吉尔吉斯斯坦标段,需穿越帕米尔高原复杂地质构造带。这里地质活动频繁,岩层破碎,高地应力、大涌水、极寒气候等难题叠加,被地质学家称作“地球的褶皱”。一处工程部长坦言:“在帕米尔高原施工,安全风险无处不在。高地应力引发的岩爆能量巨大;溜塌可能瞬间淹没作业面;极寒天气影响设备效能与人员安全。任何环节失控,后果不堪设想。但‘卡姆奇克’的劲头不能丢,中吉乌的标杆必须立起来!”
时代答卷,共铸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古老的丝路驼铃化为新时代的钢铁交响,奏响的是人类互联互通的时代强音。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铁隧道人以坚定步伐回应时代之问——以忠诚担当投身战略工程,以共商共建消除文明隔阂。这条向西蜿蜒的轨道,不仅是亚欧大陆物理连接线,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载体,让帕米尔高原雪水灌溉共同发展的土地,让古丝路驼铃在“一带一路”回响。未来,列车飞驰在钢铁通途,世界将见证中国方案以实干为基、共赢为路,在时代变局中开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