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消息 3月28日,随着最后一层岩壁轰然洞开,建设公司施工的临清高速公路“卡脖子”控制性工程——王家寨隧道右线顺利贯通。至此,这座被工程界称为“世界级难题”的隧道双线贯通,临清高速公路打通最后一个堵点,全线通车进入倒计时。
临清高速公路作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连接线,是云南省“五出境”国际大通道的核心路段,更是中缅经济走廊的陆路枢纽。王家寨隧道全长8040米、最大埋深1022米,因其穿越的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含水率高、渗透系数低、饱和度高、水稳性差,开挖扰动后易发生液化现象,导致溃砂、流土、突泥涌水等地质病害,施工难度极大,被业内专家评价为“国内外罕见,世界性难题”。
项目自2017年开工以来,累计发生突泥涌水地质灾害158次,其中11次造成了地表冒顶塌陷,突涌量累计达20余万立方米,超过10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单次最大突涌量更是高达4万立方米,相当于2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仅灾害处置就用了1600余天。同时,频繁的突泥涌水导致未贯通段大面积形成“重塑土”地质状况,水文地质条件变得更为复杂。
面对如此“水、软”交织的罕见地质难题,自2022年1月接手任务以来,项目团队迎难而上,发挥我集团隧道与地下工程国家队的优势,成立了“隧道攻坚克难”尖刀连,联合院校学者、工程一线专家组建国内隧道施工的顶尖技术团队,会同项目部骨干开展了多次技术攻关。在深入总结以往治水、治粉尘岩、治溜坍等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尖刀连”团队创新采用了四台阶五步交错开挖工法、超前锁扣管幕、CIS动水抗分散新材料超高压注浆、地表大直径深井群井降水、高压水平旋喷等多项关键技术,开创性地采用国内首例高速公路隧道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成功破解了富水、泥岩等重大地质难题,实现隧道稳步安全掘进。
“这八年,我们就像在极易粉碎的‘水豆腐渣里打洞’,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王家寨隧道项目经理刘刚感慨道,王家寨隧道项目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与大自然抗争、与高风险较量。
临清高速是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全长约156千米,连接临沧市和清水河口岸,是滇西地区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全线通车后,临沧至清水河口岸的能行时间将从原来的4小时缩短至1.5小时,将极大地提升区域交通效率,为一带一路南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还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
(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