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执炬追光,与隧同行
□隧道股份 王清晨
  编者按 为促进集团战略与企业文化深植2025届新员工心中,迎新期间,集团公司特开设了相关课程,并组织400余名新员工撰写学习感悟。经评审,12篇作品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自本期起,《隧道工人》特设栏目刊发获奖优秀作品,望获奖者再接再厉,全体新员工以榜样为范,践行忠诚担当,为建设“行业领军世界领先企业”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当隧道博物馆的灯光照亮“隧贯山河 道通天下”的石刻,当“忠诚担当”四个金光大字映入眼帘时,我瞬间领悟了这场培训的深刻内涵。它不仅是对企业战略的系统解读,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从沙木拉达隧道的钢钎大锤,到崇太长江隧道的智能盾构;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武装侦察队,到新时代的“尖刀连”,中铁隧道局的发展历程,是一部用忠诚书写担当、用创新突破困局的壮丽史诗。

文化之根:历史长河中淬炼的精神密码

  企业文化培训中,《辞海》对“文化”的定义引人深思:“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这让我想起成昆铁路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的誓言。第一代隧道人在大凉山用钢钎凿出沙木拉达隧道,他们不仅在修建铁路,更是在铸就一种生存模式:以山河为纸,以忠诚为墨,书写“敢叫高山低头”的豪情。这种模式在大瑶山隧道建设中升华为“新奥法”技术突破的创新基因,在卡姆奇克隧道贯通时凝练为“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
  “忠诚担当”在隧道博物馆的展品中得到生动诠释。那枚锈迹斑斑的风钻,见证了军都山隧道塌方事故中突击队员冒死抢险的壮举;那份泛黄的成昆铁路青年党员联名信,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当和忠诚”嘱托。了解到企业前身从1940年长治抗日武装侦察队到1952年铁道兵第8师的沿革,我明白了:“忠诚”不是抽象口号,而是战争年代扛枪卫国、和平时期逢山开路的血脉传承;“担当”也非空洞表态,而是从黄河水下隧道到深中通道,一次次攻克“世界难题”的实践答卷。
  隧道侠IP巧妙融合了这种文化基因:它是最先进隧道装备的集成者,象征“至精至诚”的专业追求;也是中国隧道五次技术跨越的见证者,寓意“更优更新”的创新精神。这种将硬核技术与软性文化熔铸一体的智慧,正是“隧文化”的精髓——如同盾构机既要锋利刀盘破岩,也要坚韧盾体护身;隧道人既要有攻坚克难的硬本领,更要有家国情怀的软实力。

战略之翼:行业变局中开辟的突围路径  

  战略解码课程中,一组数据令人警醒:基建投资增速从2014年的16.5%降至2023年的9.3%,但中铁隧道局的破局之道更令人振奋:以“八八四八”战略为指引,通过“三转五化”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到管理技术型的蜕变。看到“三大核心产业”中盾构/TBM隧道建造已实现人机无障碍交互,地下智慧停车场迈入全价值链发育期,我理解了“破局”的真谛——不是对抗行业周期,而是在周期中找到自己的航道。
  重构篇中的“六位一体”布局颠覆了我对传统建筑企业的认知。设计、施工、科研、运维的全链条协同,让深圳春风隧道创造“一天掘进36米”的奇迹;特种高新技术公司的“特种作战队”,在引江补汉项目深大竖井中展现破解“疑难杂症”的能力。这种将产业链优势转化为竞争力的智慧,在“2+2+4”战新产业体系中愈发清晰: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的双轮驱动,正推动企业从“工程建造商”向“城市服务商”跨越。
  最触动我的是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1+1+3+N”大创新体系让每个岗位都能成为创新节点——就像大瑞铁路项目的“彩云先锋”尖刀连,既传承沙木拉达精神的坚韧,又运用智能感知系统的精准。了解到与华为合作的人工智能平台已实现隧道施工的智能决策,《隧道建设》期刊被Ei数据库收录,我深刻体会到:领航不是站在行业顶端观望,而是像盾构机一样,带着“永远的开路先锋”信念,在地下数十米处开辟新路。

践行之诺:以青春之力托举时代之责  

  作为新员工,我曾困惑于个人价值与企业战略的连接点。直到看到“鲲鹏计划”培训10275名学员的数字,读到《隧文典》中“功成不必在我”的寄语,才明白:每个风钻手的每一次凿岩,都在为“行业领军世界领先”的愿景添砖加瓦;每台盾构机的每一米掘进,都在践行“隧贯山河”的使命。
  未来工作中,我计划从三个维度践行所学:其一,以“八大能力”提升为标尺,在智能掘进数据监测中锤炼战略感知力,将“五化”建设要求转化为岗位实操标准;其二,传承“尖刀连”精神,参与急难险重任务时,既当好技术方案的执行者,也做好创新思路的探索者;其三,拥抱“隧智汇”理念,在隧道专业大模型研发中贡献智慧,让青春力量融入智能化建造的第五次跨越。
  课程结束时,隧道博物馆浮雕墙上的文字格外醒目:从成昆铁路到川藏铁路,从人工挖掘到智能建造,一代代隧道人用背影照亮前路。这让我想起《平凡的世界》中田晓霞对孙少平的嘱托:“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对隧道人而言,改变世界的不仅是盾构机,更是“因隧而生,为国而立”的信念。作为新时代的隧道人,我们既是文化基因的传承者,也是战略蓝图的绘制者——唯有以忠诚为舵、以创新为帆,方能在建设交通强国的航程中,续写“道通天下”的新传奇。 (本文获新员工学习感悟作品一等奖)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