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我喜欢一个人在图书馆觅一个角落,打开一本书跳进历史的长河之中。我喜欢看各色的历史人物,看他们一生的奇遇,有的时候竟觉得不可思议,几个月的时间那么短,他们的变化怎么可能会那么大,显然那个时候的我并不明白被社会推着前进的感觉。
工作之后,初入职场各种未知的工作让我狼狈不堪,经常感觉自己的能力不足,于是被推着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五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站在今天回望过去,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很远的地方。毛主席的《矛盾论》里面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从人生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情当中,我们都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
我将自己过去五个月的见习期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9月,遇见工作,初见时迷茫。
在南行的飞机上,我淡然地注视着云层之上的景象,心里面一股莫名的滋味泛上心头。走出校园,远离故乡,未知的工作、迷茫的前方,一切是陌生的,一切也是如此迷人。
我记得刚到项目上的那天,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让我目不暇接,每一个人做完自我介绍,我都会默默地在心里念几遍,只希望清楚地认识每一个人,更快地融入这个新集体。
文学专业让我自然而然地分配到了项目综合办公室,我也从一个新手小白转变成了项目部的一名文书。都说学文科的很会写东西,可是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会觉得自惭形秽,其实写文章才是我最不擅长的,我是一个伪文科生。但事实摆在眼前,自己就是文书,硬着头皮也要把东西写出来。刚开始接手这份工作,我的心情是沉甸甸的,我害怕自己能力不够,害怕不能干好这份工作,损害了整个项目的形象,我曾一度迷茫。
很快,我就迎来了挑战。一场劳动竞赛即将到来,我被委任写劳动竞赛策划书和发言稿。劳动竞赛是什么?整个策划应该怎么写?怎么组织人?领导的发言稿怎么下手?舞台怎么搭建?这一系列问题让我局促不安。我失眠了,整天都在琢磨下一步的方向,但是没有半点进展。后来我只好寻求他人帮助,我问师傅、问主任、问我能问到的前辈们,逐渐地建立起了信心,我知道事情总会过去,无论想与不想,它终会结束。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自认为难以完成的任务。劳动竞赛当天,看着一项项议程顺利进展,我觉得这几天的辛苦是值得的,那一瞬间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我开始意识到原来文书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成就的工作,从心里接纳了这份工作。
第二阶段:9-10月,承担工作,相识中成长。
我开始积极主动地写文章,尽管我写的水平依旧不如人意,但是我切实感受到了写作的快乐。每一篇文章就是一个世界,在文字的世界中恣意妄为,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工作依旧是纷至沓来,但是我没有了初遇时的慌张,做的事情、写的文章尽管乏善可陈,挨批是在所难免的,虽然会有些微失落,但是我坚信自己走的方向是正确的,我希望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一点点地去熟知文书工作,在认识中成长。
第三阶段:10-12月,迎接工作,理解后主动作为。
三个月的学习实践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跨越性的认识。工作已经超出了它本身的含义,成为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虽然一些工作也会让我措手不及,但是面对艰难、晦涩的事情,我心中多了一份自信。对工作的理解深入,让我开始去迎接工作,主动去思考一些能力之外、职责以内的事情。我喜欢在空闲时间里阅读文件,积累写作的素材。在文件的阅览中,我知道了青年安质岗的具体组织形式、具体职责、具体的开展方式,我希望做出一些宣传青年团员忠诚担当的形象的报道,让青春之花在珠肇高铁这个大舞台上绽放美丽的光彩。顺着这样的思路,我想到了项目上的党员同样是一群爱国、爱企的群体,我有责任让一线党员的风采展现出来,这是我的愿想,也是我奋斗的方向。目标是信念,照亮了前进的方向,我的工作已不仅仅限于我个人,这是大家彰显自己的窗口,是项目员工最浪漫的邂逅地,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精神财富。
生活在继续,工作也在继续,我的能力也会随着时间继续增长,我不怕苦,也不怕累,我想伴随着这个项目成长起来,这是我的第一个项目,也是我崭新人生的起点。
我是项目上的一名文书,初出茅庐,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