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用积极的态度享受生活的苦难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三处 阳才科
  人要过怎样的一生才算幸福?是用繁华大都市的灯红酒绿点缀你的期盼,还是家乡远离喧嚣的夜晚让你温暖。转眼十年,从青葱莽撞的弱冠迈入而立之年,抛弃了曾经的烦躁浮华,却也丢掉了那些梦想和锐气。可以预见我将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但我一直在寻找心之所向、梦之所念的那条道路。
  充满忧思和矛盾的路遥,带着他一百多万字的《平凡的世界》和书中那奋斗不息的两兄弟征服了我。我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是在中学时代,在那个被荷尔蒙主宰,充满着反抗与成长、怀疑与接受、现实与自尊的舞象之年。读着主人公的艰苦历程,想象着他们高昂的斗志,追随着两兄弟的坚定步伐,纠结着他们的爱情历程,就像自己在《平凡的世界》跟随着主人公成长。
  上大学时,带着梦想的落差、颓废的心灵、迷茫的双眼,再次重读《平凡的世界》——那个平凡的世界,那群黄土地上的普通人,他们用心演绎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苦难拼搏。感受着那一幕幕平凡人的生活、感情、磨难、拼搏,让我不再徘徊,让我把从萨特、弗洛伊德、尼采身上感染的悲观遗忘,也让我明白生活充满了苦难,但是困难中有着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注视和理解,而不是一直悲伤。路遥把他对家乡、生活、生命的热爱融入了《平凡的世界》,用他超凡的洞察力和感染力呈现平凡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
  “路遥用他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的精神赋予了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巨大的文学感染力,让曾经的我也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
  今天,我工作已十载,工作之余重读《平凡的世界》,断断续续一周才读完。掩上书卷,我竟不能自已,热泪盈眶,无语噎咽!回顾自己十年心路历程,心中的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一直在模糊和清晰之间游离。工作后的自己浑浑噩噩已久,幸福的实质也早在无所事事的忙碌中、家庭生活的琐碎中、你来我往的应酬中、网络时代的快餐文化中被抹去痕迹。重读《平凡的世界》一书,才想起关于幸福、关于善良、关于追求、关于真诚、关于拼搏,我早已遗忘得太久。
  “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这是路遥老师关于苦难的定义。
  《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的快乐与悲伤、磨难与顽强就是对其最好的注释。孙少平经历了变化无常的挫折与苦难,却一次又一次在生活的困顿中重拾起信心,并真正确立了对劳动、对生活骄傲的崇高理解。他认为“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注定了大多数人都不会经受太多的苦难,也注定了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一个平凡的圈子里。迷失在圈子里的我们,可能习惯了抱怨,也可能早已甘于平庸。但我们要懂得怨妇只能一直在埋怨,平庸会让你失去拼搏的快感。所以不要害怕平凡,不要恐惧困难,充分理解生活赋予我们的实质!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意义,并为之奋斗不息。
  朋友们,让我们和孙少平一起共勉:“……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走出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只要找到生活的意义,我们在平凡的世界中也将不再平凡。”
  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功利的圈子中,当我们回首已走过的生命历程时,我们应更注重总结收获的多少,或是毫无所获或是硕果累累,但得失不该是我们的全部。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要全身心地去为目标而奋斗,不计较最终得失,因为不是所有努力都有结果,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努力过。
  路遥老师曾说:“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这是他对他所热爱的文学创作的真实态度。《平凡的世界》中的平凡人们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结果。比如晓霞的爱情让故事不能完美,两个年轻人一直在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拼搏,虽然我们看不到完美,可我们看到了崇高和唯美。三毛曾说“过程就是结局”。当山顶上的风景我们看不到时,为什么我们不能享受山路上的美景呢?人生的道路不会平坦,但是只有走过了才能体会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不正是生命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吗?
  没有目标的帆船不能远航,没有经过风暴的渡船出不了港湾。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的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梦想,这梦想无论崇高还是卑微,我们都要为之拼搏。要用积极的态度去享受生活的苦难,前行的路上别忘了学会感恩,感恩我们能品味到的酸、甜、苦、辣,把生活的点滴融汇成幸福真谛,走一条遍地美景的人生之路。
  平凡的世界,路途遥远,平凡的我们也可以演绎不平凡的生活。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