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瞄准目标巧施策
深中通道项目再获一项国家级奖项
  广东深圳消息 近日,全国市政协会公布了2022年度全国市政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名单,三处深中通道项目部申报的“提高海域深厚回填砂层及淤泥层排水板施工合格率”QC成果获全国市政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成为该项目部继2022年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后获得的又一个国家级奖项。
  深中通道作为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根据设计要求,在人工岛回填至+2.5米后,需要在回填区域施工塑料排水板对淤泥层进行排水固结。排水板采用原生料B型板,正方形布置,间距1.0米,打设穿透淤泥层进入下卧层1米。
  东人工岛塑料排水板打设范围共247055平方米,平均打设深度约15.6米,最大打设深度为20米。东人工岛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且淤泥层厚度最大达到15米,若排水板施工控制措施不当,未达到预期施工效果,将会造成岛体发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影响回填过程中的边坡稳定性,从而导致后续岛上隧道、桥梁及建筑工程的施工困难。
  为解决上述施工难题,QC活动小组根据“海域深厚回填砂层及淤泥层排水板施工”的总体方案,积极协调联络,开展关于行业内类似先进施工项目的排水板施工质量调查统计,得出一次施工合格率为96%左右。同时,通过对本项目各个排水板施工区域的历史数据开展分析,得出项目历史最好水平P3区域的排水板一次施工合格率达到了96.77%。
  结合项目建设实际情况,QC活动小组将海域深厚回填砂层及淤泥层排水板一次施工合格率从85.48%提高到96.0%设定为本次活动的目标。
  为找到影响排水板施工质量的原因,QC小组成员经过多次会议讨论,从各个方面对影响深厚回填砂层及淤泥层排水板施工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并绘制了关联图。
  经排查整理和分析汇总,总结出造成排水板施工回带长度过长的末端原因共有11条,涉及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据此,小组制定了要因确认计划表,现场测量、试验、调查,并召开会议对每一条末端原因进行具体分析,针对存在问题确定要因。
  经过对原因逐条验证分析,得出以下2条末端原因为要因:1.施工过程中插销易松动。2.工艺上未考虑回填后土层沉降。
  为针对要因制定最佳对策,活动小组严格按照“5W1H”的原则,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设定目标,提出实现对策的主要措施,明确责任人、实施地点和完成时间,并制定了对策表。
  对策一,对排水板设备进行改进,将排水板套管下端口改小,并将所有插销替换为桩靴,再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二次技术交底。通过试验,在替换为桩靴后,满足施工过程中固定装置发生松动的频率不大于5%的目标值,对策实施有效,对策目标值达成。
  对策二,重新制定施工参数。因本项目排水板工程量较大、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深度深等情况,再加上深厚淤泥层的因素,土层在固结度未达到一定值时,依然会随时间发生沉降,且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经过项目技术人员多次讨论,决定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结合各区域布置的监测点,预测出后续土层沉降值,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排水板相关施工参数。
  活动小组根据不同阶段土层沉降值对排水板的施工参数进行了重新制定,并利用计算结果与目前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参数的合理可行性。对策目标达到要求, 对策有效,对策实施结果经过验证,符合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等方面要求。
  QC小组成员对各区域排水板施工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并做好记录,排水板一次施工合格率达到96.41%。本次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解决了海域深厚回填砂及淤泥层排水板施工质量差的主要问题,得到了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
  为巩固和推广QC小组活动成果,活动小组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编制了《提高海域深厚回填砂层及淤泥层排水板施工合格率作业指导书》,并于2021年7月进行推广,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了行业施工工艺“旧转新”。
  本次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有效解决了海域深厚回填砂及淤泥层排水板施工质量差的主要问题,实现了将排水板一次施工合格率从85.48%提高到96%的既定目标,施工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省去了高成本的后期修复工程,节约工期38天,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98万元,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下一步,项目部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刘坤劳模与工匠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加强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实现创新成果孵化,并将创新成果结合实际进行转化应用,促进项目建设降本增效,提升经济效益。(申林冬)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