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答好绿色施工卷 迈出发展新道路
——无锡高浪路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纪实
 

□三处 许为国


  无锡高浪路项目是无锡市政大规模改建工程,开工建设以来,项目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零碳城市”建设要求,创新管理思路,革新施工方式,加强文明施工管理,持之以恒以绿色施工管理促进项目工程进展,用心用力用情答好新时代绿色施工卷,建设一条绿色发展、造福民生、和谐企地的新发展道路。
  化危机为良机,闯出一条崭新管理之路
  “这么说吧!但凡我们工友说话声大点儿,旁边小区楼上的住户们都能清晰地听到。”项目安质部长王金龙说到。工地沿线紧邻无锡太湖中学、市政府周转房及8个住宅小区,这对项目现场文明施工、噪音控制、扬尘管理以及绿色环保要求非常严格。
  进场施工之初,项目部收到了大量关于施工噪音的投诉,给项目推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转变当前施工管理理念,探索施工管理变革,这是未来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的趋势。我们要做到让危机成为施工管理进步的良机。”项目常务副经理陈潮学秉承坚定信念,团结全体项目管理人员吃透无锡市“零碳城市”建设要求和管理规定,以建设低碳样板工程为目标,以工艺、工装创新为抓手,积极探索绿色施工生产模式,自主创新研发运用新工艺、新工装、新设备。
  随着一系列改进举措和创新方法的实施,极大提升了工程绿色文明施工和标准化管理水平。创新做法被作为样板案例推广运用到全线,项目荣获“江苏省建筑工程绿色智慧示范片区标准化星级工地”称号。
  用力降噪锁尘,打造一条绿色施工之路
  “对于我们来说,外因这个坎必须得跨过去,那么只能从我们自身去改变。”陈潮学说。项目部率先从标准化管理抓起,使用高标准A型围挡对施工场地进行围蔽,在现场设置扬尘监控仪、除尘雾炮机、噪声分贝监测、自动洗车棚、新型混凝土搅拌运输一体机等施工标准化设施,创新引进了泥浆分离系统、MBR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同时对长期裸土采取撒播草籽方式进行复垦复绿,实现了碴土干运、污水变中水、裸土100%覆盖、污水“零”排放和循环利用,既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美化了环境。
  同时,创新推出了“轻型钢结构+隔音板”文明施工管控大棚,内侧配备了智能扬尘噪音监控仪及自动降尘喷雾嘴,实现控尘率达到100%。自主研发出了无锡市首个“基坑降尘天幕系统”,并配备有自动行走系统以及智能喷雾装置,可随工序转换、施工生产推进按需自动行走。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可减少扬尘50%以上,噪音控制在60分贝以内,真正实现了对扬尘和噪音的有效治理。可拆卸安装方式还可以循环利用,能够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的目的。
   用心施工为民,建设一条民生发展之路
  作为无锡市快速外环南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对完善城市快速路网络布局、推动沿线经济发展、为人民提供美好交通出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建设这条路的初心就是为了让无锡市民尽快享受到便捷出行的便利。我们也始终将这份初心内化于每一项施工管理举措中,尽可能避免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不必要的影响。”项目书记杨宏认真地说。
  总结前期经验,项目部积极转变思路,全面开展减噪降噪行动。一是科学调整施工时间,不断优化施工组织,将旋挖桩、混凝土破除等噪声大的施工工序调整到施工时间中间段,避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二是加大资源投入,提高白天施工作业效率,减少夜间施工作业,尽可能降低因夜间施工对市民的影响。三是加强噪音控制的教育培训和交底,增设专兼职现场噪声监督员,提高全员降噪意识,定期开展噪音检测,动态调整施工工序,极大降低施工噪音的产生。
  用情融入社区,构建一条和谐企地之路
  “在很多人眼里,我们干工程的就是一个干完一项工程就换一个地方的群体,就是一群稍微逗留久一点的过客。其实不然,我们既是城市的建设者,更是城市生活的参与者。”杨宏动情地说。
  项目部党支部依托无锡市建管中心“红杜鹃”党建联盟平台,巧借党建联建契机,不断深化与地方城管、交警、环保部门和街道办等单位的沟通联系,积极与周边八个社区建立起党建联盟沟通机制。同时采取召开座谈会、组织居民代表参观工地等方式,倾听周边居民意见建议,解答各种施工疑惑,回应关切问题,积极搭建起和谐的企地沟通平台。
  同时,项目部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党员青年建立了“红杜鹃”党建联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主动参与到助力高考、核酸检测、方舱医院建设、交通文明引导、清扫街道等志愿服务活动当中,用心助力无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用情融入属地社区管理,从另一个维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展现了央企的社会担当。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