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消息 5月31日,随着最后一根围护桩浇筑完成,路桥公司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内涝治理项目盾构始发井围护桩全部顺利完成,为后续止水帷幕及基底加固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滨海新区城市内涝治理项目,为天津市首次采用盾构法修建的市政管道工程。线路东起津塘公路与吉林路交口,西至规划津塘路泵站,全长3508米。工程周边环境复杂,线路穿越津滨轻轨高架桥,路中有津滨高速路基及高架桥,路北有津塘公路辅路,且路面交通流量大,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此外本工程场地为高水位软土地层,淤泥质粘土层厚度大,区域性地面沉降明显,盾构浅埋小曲线长距离独头掘进需克服一定技术难题。
“建设美丽滨城、打造塘沽宜居环境”。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城区雨污水混流、排水管网及设施建设滞后且不完善、管径偏小等问题直接造成了水质污染和城市内涝,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津塘公路以南片区为塘沽老城区,周边居民小区较多,现状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制,严重滞后于城市迅速发展的需求,且片区内三个地道和一个桥区的积水、淹泡现象尤为严重。根据滨海新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和环保督查的要求,津塘公路以南片区雨污分流排水改造分期、分段进行,亟需启动津塘公路以南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沿津塘公路布置的雨水主干管建设。
在城市复杂环境条件下,传统的“拉链式”明挖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不具备施工条件,水平定向钻进技术不适用于大直径排水管道,顶管法顶进长度有限、工作井较多,对地面、地下管线及周边建构筑物施工影响较大。面对项目建设的迫切性、建设环境的复杂性、传统施工工艺的局限性等情况,建设单位经过对国内沈阳等地类似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先后组织召开多次专家论证会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论证后,最终确定采用盾构工法,为天津市首次采用盾构法修建市政管道。盾构施工的优点可实现长距离、小曲线掘进,沿线对地面交通及地下管线影响相对较小,可灵活选择线位及检查井布置,掘进速度快,对周边环境施工影响小,具有安全、经济、环保等特点,同时盾构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水工隧道、电厂取排水隧道、电力隧道等领域应用较多,是综合论证后的最优选择。
自4月29日盾构始发井围护桩首桩开钻以来,为保质保量完成好桩基工程,确保106根围护桩百分之百成为Ⅰ类桩,项目部严格落实人员设备进场报审制度、材料进场见证送检制度、隐蔽工程验收制度、重点工序旁站制度等。严格控制每道工序,从桩位测量、桩机定位钻进、钢筋笼焊接验收、钢筋笼吊运定位,到混凝土浇筑,均安排专人负责,牢牢把好安全关、质量关,在全面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顺利实现了始发井围护桩施工任务。
下一步,项目部将充分调动全体参建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持续掀起施工大干热潮,凝心聚力,鼓足干劲,确保剩余目标任务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为打造天津市高效便捷的管道网,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做出更大贡献。(付旺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