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战胜六大难点!高黎贡山隧道1、2号竖井
通风道、管子道实现贯通
  云南保山消息 4月18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项目1号竖井井底车场巷道通风道、管子道及2号竖井井底车场巷道通风道顺利贯通,“大干二季度”劳动竞赛取得阶段性进展。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长34.538千米,是我国首条穿越横断山脉隧道。其中1号竖井主井深762.59米,副井深764.74米,是当前亚洲同类工程最深竖井;2号竖井主井深640.22米,副井深640.36米。隧道共穿越19条断裂带,具有“高低温、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等地质特征,几乎涵盖了所有不良地质条件和重大风险。
  井底车场管子道作为后期永久抽排水系统排水管路平转立过渡的通道,通风道作为摆放正洞、平导供风设备的功能性硐室,副井新鲜风进入风机吸风区域的必经通道,对保障主隧安全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竖井施工过程中,参建者迎难而上,敢于攻坚,先后战胜六大难点,顺利完成节点任务。
  一是开挖难。通风道及管子道均为上仰角度开挖,其中通风道为全隧最大角度爬坡断面,爬坡角度高达36度,折合每延米上仰70厘米,每循环需搭设简易平台进行施工。二是通风难。爆破后污风、粉尘无法短时间内排出,新鲜风送到掌子面极为困难。三是温度高。通风道、管子道掌子面环境温度高达37.5摄氏度,为有效降低高温环境对井底施工人员健康造成的损害,项目部将现场施工人员工作时长从往常的8小时调整为3小时,增加了出洞休息频率,增强了防护效果。四是出碴难。通风道上仰开挖至12米后,大型机械设备无法出碴,项目部积极组织管理人员与现场工人共同作业在一线,采用铁锹、撬棍等工具进行“刨碴”,最终将洞内碴土全部清运出井。五是地质难。面对地质条件复杂,项目部严格执行“超前探、严注浆、慎评估、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二十四字方针,科学组织、规范施工,确保现场施工安全。六是技术难。管子道、通风道总长不足100米,由于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先后召开专题讨论会10余次,不断调整施工方案,确保两巷道保质保量安全贯通。
  此次1号竖井井底车场巷道通风道、管子道及2号竖井井底车场巷道通风道的胜利贯通,为下一步两个竖井改绞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早日实现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贯通及全线通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唐健 陈杰)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