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全国首个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
“蜀新号”盾构始发 工程建设开启双盾掘进模式

  四川都江堰消息 3月28日,隧道股份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DSZQ-1标项目盾构始发暨母永奇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永丰站施工现场举行。随着与会领导按下始发按钮,直径9.73米的“蜀新号”盾构机正式始发,标志着全国首个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正式开启双盾掘进新模式。
  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起于都江堰市区成灌高铁枢纽站,止于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是国内首个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由我集团承建、隧道股份施工的都四1标段包含都江堰站、永丰站、蒲永站和都永区间、永蒲区间在内的三站两区间,是全线唯一使用盾构法施工的标段。
  都四1标永丰站~都江堰站盾构区间全长3468米,盾构掘进过程中需穿越市政管线、铁路运营线、走马河等风险源。隧道外壁距离铁路运营线桥梁桩基最小净距仅7.25米,走马河及其支流段地层为卵石土、含砾粉质黏土,盾构机下穿过程中容易发生螺旋输送机喷涌、盾构机尾部渗水等异常情况,施工难度大,沉降控制要求极高。
  此次始发的“蜀新号”盾构直径9.73米,整机长104米,总重1360吨,设置六节拖车。结合“蜀光号”盾构掘进过程中的经验得失,项目部对“蜀新号”盾构机螺旋输送机等进行适应性改造,增强刀盘耐磨性能、增大开口率提高出碴能力,为盾构机高效掘进提供了设备保障。“蜀新号”盾构机下线后,项目部集中优势资源,全力突击盾构组装,仅用20天完成盾构组装任务,为此次顺利始发奠定了基础。
  都四1标项目盾构区间地层卵石、漂石占比多,粒径大,强度高,是“盾构施工的禁区”,在国内外盾构施工中尚无同类案例经验可供参考借鉴。为落实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在该项目调研期间提出的“五个确保”要求,项目部成立了以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母永奇为带头人的“母永奇工作室”,开展科研攻关、总结经验技术工作,为卵石地层盾构施工提供技术保障。
  自首台盾构始发掘进以来,项目全体员工以高昂的斗志、坚定的信心,围绕富水大粒径漂石、孤石极限地层等难题,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设备配置,掘进速度由单日不足4环提升到日均9环以上,为全国首个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顺利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为“蜀新号”盾构机在项目永丰站顺利始发。(任金茂)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