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8日
用热血谱就壮丽史诗
——观电影《长津湖》有感
文章字数:1372    文章浏览数:81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政府请求入朝作战,谱写了一曲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壮丽史诗。所铸就的抗美援朝精神,成为了中国人民永远的精神财富。
  在呛人的硝烟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充满着勇敢和无畏、浴血和牺牲,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难以想象这场战争的残酷与艰难,在看完《长津湖》后,内心对这群“最可爱的人”的心疼与敬佩之情再次升华,对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倍感珍惜。
  我跟随着新兵伍万里的视角观看了整部影片。从参军时的坚定眼神到踏上战场时的懵懂无畏,再到经过浴血淬炼的刚强勇毅,他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直面的都是真枪实弹和血淋淋的战场。在实战中,稍不留神,他丢掉的就是正值青春的生命。影片中,伍万里实则就是当时十七八岁就奔赴前线的年轻战士的缩影,他们为保家卫国,在战场上挥洒着青春与热血。
  影片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雷爹抱着标识弹牺牲的场景。雷爹对伍万里交代说不要做“逞强的英雄”,但自己却毫不犹豫地抱起滚烫的信号弹驾车奔向了敌人,活生生的把自己当成了美军飞机的“活靶子”。雷爹说:“疼,疼死我了,不要留我一个人在这里……”是啊!都是血肉男儿,怕疼,怕孤单,这是人性的真实的一面,与神枪手谈子为的那段刚好相呼应:“我不是什么英雄,那些冻死在冰天雪地里的战士才是真正的英雄,那些抱着炸药包在离敌人的碉堡还有十米的地方倒下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
  吴京饰演的七连连长伍千里,率领战士逐一报出自己的姓名和编号:第13名战士雷睢生,第135名战士梅生,第162名战士伍千里,第221名战士余从戎,第280名战士平河,最后一个入伍的伍万里是第677名战士。一个连队整编百人左右,677这个编号,意味着七连自成立以来已有数百人牺牲。但牺牲永远不会让“七连战士”这个身份消亡,当伍千里等人逐一报出自己的编号和姓名时,彰显出的是英雄精神的传承。一个编号,是他们生死许国的承诺,一声命令,是他们军人的担当。在七连战士带着战后的伤残和完好无损的电台成功抵达志愿军司令部后,温暖的房间还没有捂热将士们缺衣少食的身体,一声命令,将士们便毫不犹豫地整理行装,奔赴下一个战场。在近-40℃寒冷的雪地,漫长的战壕里密密麻麻地匍匐着积雪覆盖的中国军人,他们脸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即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放松警惕,一直保持着战斗姿势,他们是令敌人都肃然起敬的——中国军人。
  战争让生命变得如此脆弱,一如风中尘埃,一转眼便消失不见。“和平”二字得来何其容易,它是百千万革命先烈奔赴到百千万里的国土之外,在极限的条件下对抗着物资丰厚、医疗保障、武器精良的美军,超越极限、浴血奋战后拿命换来的!而可爱的志愿军将士们,是楷模,是榜样,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他们用热血铸就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精神财富。
  何其幸也!能够生在和平年代,能够生在中国!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虽然人人不用去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更应该高擎先辈们燃起的精神火炬,做抗美援朝精神的传承人,不断增强我们身为中华儿女的骨气、底气与勇气,在前进的道路上,无惧各种各样的风险,直面各种各样的挑战,踏平坎坷,荡平荆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激情奋斗,做一名爱国爱企的新时代乘风破浪的好青年。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