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有歌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深邃,喻心灵之美;窕,幽美,喻仪表之美;淑,善良,喻情操之美。“窈窕淑女”即指灵魂的丰盈与美好。这是2000多年前先民留给子孙的智慧。后人们往往把“窈窕淑女”喻为美女。如今,很多年轻人对于美有种病态的追求:为了漂亮的脸蛋、苗条的身材,打针、吃药、整容……不惜一切代价,拿健康和生命做赌注,当真是曲解了古人的良意。
颜值可以妆扮,但掩盖不了本色;容貌是先天的,但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美好又有趣的灵魂却是后天形成的。作家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其实读书,不仅能影响容颜、气质,也能改变人生的轨迹。
我小时候家里经济很拮据,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能够让一家老小填饱肚子还供我和妹妹上学实属不易。大年初一的新衣服和生日当天饭桌上的一条鱼已经是记忆中极少的奢侈画面,现在小朋友常买的零食和课外书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记得初中时候学校旁边有一家书店,里面的书是只出租不售卖的,30元钱办一张会员卡,以后读书每本每天一到两毛钱不等,而且每张卡每次只能租两本。班里有家境富裕些的同学办了卡,我前座的女同学就是其中一个,具体叫什么名字已经不记得了,印象中她总是扎着高高的马尾,穿一件橘红色的毛衣,抱着刚租来的课外书从教室门口轻快地走进来,阳光洒在她飞扬的发尾上, 明媚得耀眼。我的第一本课外书《简爱》就是从她手里借的。上午放学时拿到书,中午吃饭、休息、课间操,只要老师不在的时间我都在看书,连去洗手间都是用跑的,恨不得一目十行,到放学时匆匆看了一半却不得不归还了。那时的我因为买不起新衣服常被同学嘲笑穿得丑,因为话少常被亲戚批评没礼貌,自卑懦弱的性格,即使心里有一万种想法也断然不敢开口再借第二次……
真正开始阅读并写出自己的想法应该从认识王姐说起。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在无锡项目上。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同事,原本就内向的我连走路都是低着头的。项目上有一个小姐姐,说话的声音很好听,爱笑,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爱读书,文章也写得特别好。在我看来她是有人格魅力的,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去亲近。有一次在报纸上读到她文章的时候我忍不住表达出了羡慕之情。她鼓励我说:“你也可以写呀,一次写不好没关系,只要坚持阅读,勇敢地提起笔,不管写得好不好,都是一个好的开始,多读多写多练总能写出好文章。”开始阅读后我却迟迟不敢提笔,自卑的小人儿一遍遍在我脑海念叨“你一个办公室小白看闲书不怕被领导批评吗?”“就你这学历肯定写不出好文章的”“如果写差了多丢人啊!大家都会嘲笑你的”。我的疑虑被王姐知道后她开导了我,多年后的今天她开导我的样子仍历历在目:“生活中很多烦恼,不过是因为书读得太少,却想得太多。我觉得你是个与众不同的姑娘,将来一定会很优秀的。”她笑着说,小小的酒窝浮现在脸颊,眼神里写满了信任。她的鼓励就像一束光照进我的心房,我感觉内心里充满了力量,仿佛听到了心底深处自信的种子破了壳,然后又发出嫩绿的芽儿……
后来我加入了公司“书香女人”大家庭,这里有很多爱阅读爱写作的姐妹,她们都能够静下心去读书,有开阔的眼界,有过人的智慧,她们是一群灵魂自带香气的人。她们追求的“美”,不在皮相,而在于融入灵魂中的一副精神长相。跟着她们一起阅读,一起学习,总能让我忘了眼前的烦恼,跟着她们一起进步的每一天都让我觉得人间值得。慢慢的,我不仅摆脱了自卑,更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人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你所付出的努力也许不能立即收到成效,但要相信,你送出去的每一颗糖都去了该去的地方,地球是圆的,你做过的好事终究会回到你身上。”阅读也是一样,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它会在无形中推动你进步一点,再进步一点……
正如曾国藩在家训中写的那般:“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是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让一个人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优雅美丽的风骨,也令他们更受人尊敬。这样的人,无时无刻不散发迷人的魅力。喜欢读书的人,自信,自律,灵魂自带香气。在岁月的洗礼下,他们增添的不是眼角的皱纹,更是过人的气质和修养。
没事少迷茫,有空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腹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时光荏苒,青春易逝,我们不会变老,我们只会变好。余生,愿我们都能活得自在,活得漂亮,活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