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光影里的见习路:我与隧道故事的交织
□传媒分公司 傅裕
  见习已近尾声,在传媒分公司的这段时光,恰似一卷缓缓铺展的胶片。每一次与文字对话、同镜头相伴的瞬间,都藏着成长的温度,也让我渐渐读懂:“隧道”不止是钢筋水泥的坚硬,更有隧道人传递行业温度的柔软与坚定。
  初接《隧道知多少》文案编辑与视频剪辑工作时,我尚在摸索行业传播的脉络。直到文案化作清晰旁白、素材凝成完整故事、视频号上收到观众的留言与点赞——我忽然顿悟:笔下的每一句话、镜头里的每一帧画面,都是连接大众与隧道行业的桥梁。我们不必亲手凿岩筑隧,却能用文字与影像,让山海间的工程、地下的坚守被看见、被读懂,让更多人看见建设者的初心,看见隧道延伸背后的时代力量。
  9月的风,还带着夏末的余温,也为我的见习添了两笔珍贵的色彩。2025年度广州市第三期研学实践指导师初级培训班,我沉浸在研学活动设计、安全管理、课程开发的知识海洋中,从“如何把隧道工程转化为孩子能理解的课程”,到“如何保障研学全程安全”,老师的讲解、同学的案例研讨,让我跳出了传媒的“单一视角”。原来隧道文化传播不止于视频与文案,还能通过研学让人们亲身触摸、真切感受,让每一次传递都更有深度、更具温度。
  后来,青岛的海风里裹挟着行业前沿的蓬勃气息。走进“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CAMET论坛”展厅,精密的隧道设备、未来交通的蓝图,让我仿佛触到了隧道行业跳动的脉搏。我一边聆听参展企业讲解先进技术,记录新鲜理念与创新成果;一边举着相机,定格展品细节、技术演示瞬间与展位布局——这些带着现场温度的照片,不是简单的素材积累,更是行业发展的鲜活见证。按下快门的刹那,我忽然意识到:自己不再是行业“旁观者”,而是用镜头记录成长、用脚步感受发展的“参与者”。这份归属感,让我对传媒工作多了一份敬畏与热爱。
  这段见习时光,虽未亲历隧道掘进的轰鸣,却在文字与影像中听见了建设者的心声;虽未触摸过冰冷的盾构机,却在素材积累里感知了行业的温度。这是一次从“认知”到“认同”的蜕变:在文字里读懂隧道的意义,在镜头里捕捉行业的活力,更在学习与交流中明晰了传媒人的使命。它不是终点,而是我深耕行业传播的全新起点。未来,我愿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让更多人透过隧道的光影,看见时代发展的坚实足迹,也看见每一份默默付出的滚烫初心。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