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赓续隧魂担使命 逐梦山河向未来
□隧道股份 古远杨
  初入中铁隧道局,三天的学习如打开的时空画卷,带我穿越企业七十余年的奋斗征程。从战略突围到精神传承,从企业文化到科技创新,字里行间流淌着“隧贯山河 道通天下”的豪迈,彰显着“忠诚担当 守正创新”的底色。作为新时代的隧道人,我在学习中触摸历史温度,在思考中明晰使命坐标,更在感悟中锚定奋斗方向。

破局之路:于时代变局中谋定前行  

  建筑行业正经历“高位降速、结构调整、理性发展、分化加剧”的深刻变革,中铁隧道局以“八八四八”战略为引领,构建“三大核心产业”护城河,攻坚“三转五化”改革深水区,在变局中开辟新局。 大盾构产业的发展轨迹尤为震撼。从早期依赖进口设备,到如今实现“智能建造全系统高阶状态”“人机无障碍交互”,背后是无数技术人员在盾尾密封安全预警、泥水仓可视化等技术上的攻坚克难。
  “三转”改革的魄力同样令人钦佩。从“国内思维向全球思维”的转变,体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的建设中——900天完成西方团队预计5年的工程,创造了“一带一路”标杆;从“劳动密集型向管理技术型”的跨越,折射在人均营业收入的蜕变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这些转变,是管理迭代与技术跃升,更是隧道人“敢为人先”的勇气。 作为新员工,我深刻认识到:在行业分化加剧的今天,唯有将个人成长嵌入企业“高端化、差异化、归核化”的发展脉络,在智能掘进、绿色建材等新赛道上主动作为,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

忠诚担当:于精神谱系中汲取力量

  “你们的来信,让我感受到了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当和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对成昆铁路青年党员的回信,在我心中激起强烈共鸣。当我翻阅PPT中“忠诚担当”的文化溯源时,才明白这种精神并非凭空而来——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淬炼于革命战争的烽火,升华于建设祖国的征程。
  沙木拉达隧道的建设史让我热泪盈眶。20世纪60年代,隧道人在大凉山深处用钢钎大锤凿岩,在零下20℃的寒冬里跳进冰水抢修,创造了“敢叫高山低头”的奇迹。“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的誓言,不是口号,而是刻在成昆铁路纪念碑上的真实写照。这种精神在大瑶山隧道建设中得到延续:建设者首次引入“新奥法”,攻克9号断层的涌水难题,将我国隧道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30年,诠释了“舍我其谁,敢为人先”的担当。
  “隧道侠”IP让我读懂了新时代的担当。这个集“最先进设备集成者”“中国隧道领军者”“品牌扛旗者”于一身,既有“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硬核实力,更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在隧道博物馆,不同年代的安全帽引人深思,从柳条帽到带智能传感的安全头盔,装备在变,但“生命至上”的信念从未改变;从手写的安全日志到数字化监控系统,形式在变,但“安全第一”的坚守始终如一。

领航之姿:于创新浪潮中勇立潮头  

  “引领中国隧道的第五次跨越”,课堂上的这句话让我心潮澎湃。从原始人工施工到智能化建造自主创新,中铁隧道局的每一次跨越,都标注着中国隧道技术的新高度。当看到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ITA)评选的50项标志性工程中中铁隧道局参建了7项时,我深深为这份“中国骄傲”自豪。
  “隧道+AI”的实践让我看到传统行业的未来图景。集团打造的“隧智汇”数字平台,实现了勘察设计、施工建造、运维管理的全流程智能管控。在崇太长江隧道项目,AI算法实时优化盾构掘进参数,使刀盘寿命延长25%;在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数字孪生技术精准模拟潮汐影响,施工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这些创新不是空想,而是实实在在提升工程品质的利器。 九大智能建造技术的突破更让我振奋,《中国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蓝皮书》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从“技术跟随者”变为“标准制定者”。2024年世界隧道大会上,企业向全球展示的“智能建造技术”,引来30多个国家同行的驻足交流。 让我尤为触动的是企业对绿色发展的执着。在碳中和目标下,集团研发的可降解注浆材料、太阳能隧道照明系统、盾构机余热回收装置,将每公里隧道的碳排放降低12%。这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让隧道工程不再是生态的“破坏者”,而是“守护者”。

成长之诺:于平凡岗位上践行初心  

  在隧道博物馆的留言簿上,我看到一位老工程师的寄语:“我们挖的是隧道,修的是人生。”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隧道事业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盾构机操作、围岩支护的技术,更是“攻坚克难”的勇气、“精益求精”的匠心、“默默奉献”的品格。未来,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道钉”,在深山峡谷中坚守,在江河湖海下深耕,让青春在“道通天下 隧贯山河”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通过学习,我明白我们接过的不仅是前辈的工具,更是“为国建隧”的使命;我们传承的不仅是技术经验,更是“忠诚担当”的基因。作为新时代的隧道人,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让我们以忠诚为墨、以担当为笔,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隧道华章”,让“中国隧道”的旗帜在世界舞台上高高飘扬! (本文获新员工学习感悟征文二等奖)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