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凉山,层峦叠嶂。风吹雾来,云海苍茫。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一支“隧道尖兵”承载着凿通天障、振兴彝乡的希冀正在奋勇向前……
2020年10月,由中国中铁、中铁西昌西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西昭高速正式“上马”。西昭高速连接云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西昌市,全长184.8千米,对巩固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交融、完善我国西南地区高速公路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五处西昭高速项目部施工的金阳隧道全长12.17千米,是西昭高速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这条被称为“地质博物馆”的隧道,Ⅳ、Ⅴ级围岩占比高达85%,穿越27套地层、43个岩性接触带及多个峡谷断裂带,洞身以千枚岩、粉砂岩等为主,软、硬岩交替布置,地层岩性变化复杂,且地下水丰富,日涌水量达67000多立方米,硬岩岩爆、软岩大变形、突泥涌水风险高。隧道最大埋深1724米,独头通风超过5000米,隧道施工面临大埋深、高应力、高收敛、强岩爆以及通风差、交通环境差、地质恶劣等多重挑战。地质条件复杂,横洞施工富水与软弱围岩叠加,使得隧道开挖过程中极易出现掌子面坍塌、初期支护变形等问题,每掘进一米都困难重重。
多措并举,攻克富水软岩难题
金阳隧道洞内通风难、温度高、水量大以及含有硫化氢毒性气体的环境给参建员工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挑战。员工每天靠饮用盐汽水、藿香正气液防止中暑,佩戴防毒口罩进行防护。工作服时常被汗水浸透,留下一道道汗渍。“这都不算什么,如果遇到涌水,全身都会被浇透,一天下来身上几乎就没干过。”回忆起施工过程,现场班组长李先友百感交集。面对严峻的富水挑战,项目部针对性地制定“超前探测、精准控水、科学支护”的施工策略。采用“TSP+雷达+瞬变电磁仪+超前钻探”四重探测手段,提前探明掌子面前方水文地质情况,精准把握涌水点与水量,为后续制定控水方案提供数据支撑。针对富水地层,在掌子面前方钻设注浆孔,注入特种水泥浆液形成“止水帷幕”,最大限度地从源头阻断地下水涌入;对于已渗入隧道的积水,通过“掌子面集水井+侧沟排水+中央排水管”三级排水系统,快速将积水排出洞外,确保施工面干燥整洁。同时,针对富水软弱围岩特性,通过高强度支护结构抵抗水压、防止围岩变形,为隧道施工筑牢“安全屏障”。
在金阳隧道横洞不良地质处治过程中,施工作业面临极大挑战。期间,初期支护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剥落、掉块现象,监控量测数据异常,极易引发塌方。项目团队第一时间与业主、设计单位分析研判、处理难题,确定处置措施,并严格按处置方案施工。经过5个多月的“攻坚战”,最终安全度过不良地质段施工。
尖刀引领,驱动科技攻关提速
为加速推进金阳隧道施工,项目部以隧道横洞、斜井两个自建班组为基石,抽调党员干部、优秀骨干组建“攻坚克险”“长隧先锋”两支尖刀连,带领连队成员扎实开展技术攻关,细化安全质量管控措施,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和流程,稳步推进项目安全优质生产。
面对高地应力、软岩地段易发生大变形、硬岩地段易发生岩爆等施工难题,尖刀连成员日夜奋战在隧道掘进现场,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在尖刀连技术骨干的攻坚下,项目团队依托金阳隧道工程,与西南交通大学签订科研合同,携手推进科研攻关。随着隧道施工不断应用新技术、新工法,实现攻坚克难,科研也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企业级工法1项,处于实质审查阶段专利10项,并获得天津市建设系统优秀质量管理QCII类成果。以尖刀连为核心的项目团队高标准、高效率推动完成生产任务,为复杂地质环境下长大山岭隧道钻爆法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优化生产资源配置,严抓超欠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自“尖刀连”成立以来,金阳隧道横洞辅助左洞开挖平均线性超挖及喷射混凝土消耗控制取得显著成果,月施工进度也由之前的60米提升至66米。
尖刀连成员紧密协作和默契配合,连长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带领连队成员积极奋进,形成舍我其谁、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保障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扎实推进施工进程。施工建设期间完成了全线首个隧道突破1000米、2000米大关壮举,先后组织4次标准化管理观摩活动,获得业主及相关方高度认可。此外,尖刀连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奔赴大凉山腹地喜德县小相岭隧道施工现场,协助兄弟单位顺利完成隧道部分通道衬砌施工,确保了成昆复线按期通车,以实际行动践行中隧人的“忠诚担当”。
穿透管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高风险隧道施工,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兄弟伙们大多都是不辞辛劳来到这凉山深处投身项目建设的,每个人身后都有家庭的期盼和嘱托,我们一定要把安全管理这张网织紧、织密,最大限度地保障大家的安全。”项目部安全总监陶继胜说。项目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纵深推进“穿透式”管理落地生根,切实把项目安全管理要求贯彻到施工作业层、落实到施工作业一线,打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
项目部建立健全安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共划分7个责任单元,选取19名管理人员担任单元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生产“吹哨”工作机制,确定10名各防控点“吹哨”责任人,赋予其险情叫停和风险预警权限;规范班前讲话制度,各班组分别建立了班前讲话工作群,每日将当班讲话影像在工作群及时通报,及时对班前讲话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监督各工点安全责任单元人员履职。
“除了隧道内的报警装置,我们还给工人配备了人员定位系统,值班室可以通过电子显示屏随时掌握每位员工的地理位置和安全状况。”安全员谭启豪负责金阳隧道出口两个作业面的安全工作,日常管理中,他丝毫不敢懈怠,班前讲话、安全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洞内洞外应急联动演练、警示教育等每项工作都认真组织开展,他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就是确保不出万一。”
目前,金阳隧道双线已累计开挖19千米,完成总工程量的80%。接下来,凉山深处的这群中隧铁军将载着彝乡百姓交通更加便利和企业培育特色拳头产品的美好期望,向全隧贯通发起最后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