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脉腹地,高黎贡山以其亿万年积淀的坚硬岩层,沉默地阻挡着大瑞铁路的通途。深达765米的1号竖井,是这条“咽喉要道”向地心挺进的桥头堡,也是无数建设者汗水与智慧的角力场。在这里,大瑞铁路1号竖井工区总工程师曹敏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打破套在竖井运输系统上的沉重枷锁?
效率枷锁:主副井失衡的窒息困境
走进1号竖井工区,机器的轰鸣是永恒的背景音。但在这喧嚣之下,是效率被扼住咽喉的窒息感。主井提升机这条运输生命线的核心,如同永不停歇的千里马,日夜奔腾不息。吊桶空间逼仄,水泥袋在挤压中破裂,白灰弥漫;柴油桶相互碰撞,发出令人心悸的闷响。更令人揪心的是,它每天因检修要被迫“喘息”近1小时。而仅仅百米之遥,巨大的副井提升设备却沉默伫立,每日闲置时间长达8小时,冰冷的钢铁身躯在潮湿的空气中仿佛发出无声的叹息。
“主井累到‘趴窝’,副井却在‘睡大觉’!”时任项目副总工程师(后升任总工)的曹敏,紧盯着监控屏幕上刺眼的数据对比,眉头拧成了结。传统的运输模式模糊了主副井的分工,设备与物料尺寸严重错配,如同给高速运转的竖井套上了沉重的镣铐。每一方未能及时运出的碴土,都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本已紧张的工期。效率瓶颈,成了横亘在工程面前亟待劈开的岩壁。
困局即号角,曹敏迅速集结技术骨干,将办公室变成了“地心作战室”。墙上挂满罐笼结构解剖图,桌上铺陈着被水渍浸染的演算稿。灯光彻夜长明,争论与计算是这里的主旋律。“空间不会主动让步,但人的智慧可以重塑空间。”曹敏的目光锐利如炬。
空间炼金:毫厘之间的效率基因重塑
团队化身“空间炼金师”,向毫厘之间要效率。他们反复测量、试验,将标准水泥袋的宽度精准压缩了5厘米。这看似微不足道的5厘米,却让单次装载量飙升15%,如同给拥挤的血管拓宽了通道。同时,他们精心设计出专用的柴油桶固定架,宛如精密的榫卯结构,将运输途中的碰撞风险彻底锁死,安全性倍增。这些微调背后,是无数次材料抗压测试和装载模拟的支撑。“这不是简单的减法,”曹敏捻着新型包装袋上加强筋的纹路,指尖沾满灰白的粉末,“这是为整个运输系统植入全新的‘效率基因’。”
激活副井的关键,在于解决其罐笼“肚量”与物料“身材”的不匹配。曹敏的构想大胆而务实:造一台能钻过狭窄缝隙的“钢铁精灵”——小净空自动平板车。方案在图纸上一次次推演、迭代,经过七次设计优化,图纸堆成了小山。攻坚小组深入765米井底,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中反复调试。当第一台凝聚着液压联动与自适应底盘技术的原型车,如同训练有素的穿山甲,稳稳驶入副井罐笼,轮轨与钢壁间隙仅余一指之宽,成功将速凝剂精准送达作业面时,现场爆发出由衷的欢呼。这不仅是设备的成功,更是空间利用智慧的一次胜利突围。
系统交响:双井协同奏响运输新乐章
有了优化的物料和灵巧的“精灵”,曹敏果断挥出第三刃——系统重构。“主井专攻碴土,副井主吊物料!”指令清晰如战鼓。曾经闲置的副井轰鸣着苏醒,接过繁重的物料下送使命;卸下“包袱”的主井提升机,终于得以舒展筋骨,全功率吞吐岩碴,地心深处奏响新的交响曲。
革新如同利斧,劈开了效率的冻土。数字记录下这场革命的战果:主井碴土日提升量激增100立方米(提升率10%),相当于每天多掘进2米隧道;设备故障率骤降30%,维修成本降低28%;副井利用率从闲置跃升为高效引擎。
数字背后,是滚烫的现场与不眠的灯火。攻关最紧张的时刻,当提升系统突发故障时,曹敏总是第一时间冲向井口。在幽深的竖井底部,他与工友争分夺秒排查问题,油污沾满工装、汗水浸透衣背是常态。他说:“故障抢赢一分钟,隧道就早一天通车。”曹敏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抬头望向井口那一点逐渐明亮的天光:“看,谁说地心不能种出太阳?”
这场“地心破壁”的胜利,绝非偶然。曹敏丰富的工程实践与深厚的专业积淀,是托起创新的坚实基石。翻阅他的履历,是一串闪光的足迹:在深圳地铁黄木岗枢纽的复杂改造中,他磨砺了应对城市地下空间极限挑战的技艺,参建项目荣获国际隧道协会“地下空间创新奖”;在打造国家优质工程的地铁项目中,他积累了攻坚克难的系统思维。他手握七项国家专利,主编的《地下斜柱分段施工工法》等三部省部级工法,早已熔铸进众多重大工程的筋骨。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他骨子里那份面对巍巍高山也敢于“亮剑”的担当与执着。
地心破壁:数字跃升与意志之光
1号竖井的效率革命,如同投入深潭的一颗星火,照亮了大瑞铁路艰难掘进的征途,也映照着中国基建人“毫米必争、永不言弃”的拼博精神。曹敏和他的团队用行动诠释:真正的突破,往往始于对细节近乎偏执的执着,成于将创新火花转化为生产力的坚定实践。
如今,曹敏的身影依然活跃在高黎贡山隧道建设的最前沿。解决了提升效率的“拦路虎”,前方还有高地温的炙烤、高地压的围困、突涌水的威胁等更严峻的挑战。但正如他常对团队所言:“岩石的硬度从未改变,但凿穿地心的,从来不是钢铁本身,而是光一样不屈的意志。”曹敏和同他一样的“破壁者”们,正以智慧和汗水为刃,继续向更深处掘进。在不久的将来,当大瑞铁路的列车呼啸着穿越高黎贡山腹地,那穿越时空的汽笛,将是献给所有像曹敏一样的地心雕刻者的最深情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