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伸才 胡赛赛 王增政
初出茅庐扎根一线牢基础
自2012年投身铁路隧道建设以来,曹耀祖先后参与京福铁路、西成客专、大瑞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始终奋战在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管理一线。
2016年,曹耀祖来到大瑞铁路项目部出口工区,全面负责高黎贡山隧道出口钻爆段技术管理工作。期间,曹耀祖和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地质构造,优化施工方案,成功完成了正洞与平导隧道刷边坡、横通道挑顶、小净距分修等关键工序,在高黎贡山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了钻爆段施工安全优质。
高黎贡山隧道施工以“三高四活跃”的复杂地质特征著称,特别是长距离高压富水花岗岩蚀变带TBM施工,被院士专家称为“世所未见”的世界级难题。
2018年2月,项目正洞TBM“彩云号”胜利始发,在施工初期,曹耀祖和项目团队夜以继日地推动施工技术和方案的优化,凭借更加适配的技术应用和更加高效的施工组织,“彩云号”TBM创造了9米级TBM日掘进38米的施工纪录。
敢挑重担日夜钻研寻突破
2021年,“彩云号”TBM进入大规模高压富水花岗岩蚀变带,迎来了自掘进以来最大的施工挑战,在蚀变带掘进过程中,项目两台TBM卡机频率剧增,同时,突水涌泥、溜坍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导致现场施工常常中断。
为了攻克蚀变带施工难题,曹耀祖和技术团队长驻现场,研究高黎贡山隧道地质特点,不断收集数据、分析卡机原因,寻求解决方法,最终总结出5种不良地质规模、6种不良地质类型、9种掘进影响因素、3种处理原则、3种控制原则、9种处理方式的“569339”不良地质综合应对处治体系,截至目前已成功完成了44次卡机脱困处理。“569339”不良地质综合应对处治体系被国内多个TBM项目借鉴引用。
2022年10月,TBM施工进入“高压富水砂化泥化花岗岩蚀变带”(最大水压7.8MPa)。在这类地层中,注浆施工就像遇到了“铜墙铁壁”无法有效注浆,地层又极不稳定,突泥涌水、软岩变形等地质风险就更加难以控制,在这种连锁反应下,两台TBM被困总时长接近两年。 这期间,曹耀祖和团队全力以赴寻求突破,制定了“双迂回导坑+正洞、平导TBM步进通过”技术方案,成功研制了“小步距分段前进式高压劈裂帷幕工艺”,为项目TBM恢复掘进打牢了基础。
去年12月,集团公司在出口工区召开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决战誓师大会,鼓舞了项目全体员工的奋斗热情。在集团公司的指导和帮助下,“彩云号”和“彩云1号”也在停机长达两年后,接连恢复掘进,踏上了决胜高黎贡山隧道建设的新征程。
忠诚不改愿为领军做先锋
在这段攻坚克难的历程中,曹耀祖和团队主持和参与编写省部级工法3项、集团公司工法2项,参编《基于TBM法极端地质条件的围岩判识与处理措施》《高原铁路隧道掘进机法(TBM)修建技术》等行业标准,先后获评大瑞铁路建设“先进工作者”,隧道股份“优秀土木总工”、优秀党员等荣誉。
曹耀祖和他的团队都是技术出身,在大瑞铁路的这十年,虽有千难万险,但他们从未退缩;虽然屡次受挫,但他们从未放弃。他们以攻克世界级难题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隧青年对企业和国家的忠诚担当。
5月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以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隧道中掘进的“追光者”为主题,聚焦报道中铁隧道局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建设者奋斗事迹。
”这么难,为什么还要建?“记者问道。“通车只用15分钟就穿越隧道,但是我们建设者需要用十余年去坚守,用我们十几年的青春去换得便利通行,我觉得是值得的。要不负时代不负青春,以奋斗为钻头,在科技的长隧中打通一条光明之路,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硬核实力。”曹耀祖这样回答。
未来,曹耀祖和项目团队将持续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瑞铁路精神,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历久弥坚的斗志,为TBM掘进保驾护航,坚决打赢高黎贡山隧道剩余工程攻坚战,为集团公司加快建设行业领军世界领先企业夺取重点工程大捷,为推进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新时代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