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公司 高杰雍
从“豆腐渣隧道”里摔打出来的技术员
八年前,当李毅在玉磨铁路施工现场第一次看到掌子面时,眼前的围岩像揉碎的饼干渣般簌簌掉落。“业内都说这是‘在豆腐渣里打洞’,头回戴安全帽的手都在抖。”他蹲在泥泞里,用地质锤敲下一块松软的岩层,突然想起大学老师说的“隧道人要把困难嚼碎了咽下去”。640米深处的昼夜交替
2024年8月,接到建设公司的命令,李毅告别了厦门新机场路那轻柔的海风,和“尖刀连”的伙伴们不远千里奔赴高黎贡山2号竖井。在高黎贡山隧道的井下,时间失去了常规意义。李毅的工作日志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班12小时的循环:早上8点乘罐笼下井,检查完通风系统后,衣服已被汗水浸透;中午在掘进机旁扒拉两口冷饭,听着对讲机里传来“掌子面围岩破碎”的预警;深夜升井时,安全帽灯在黑暗中划出的光带,成了唯一的时间刻度。
“最难受的不是累,是看不到天。”他指着竖井上方针眼大的光斑,“有次在井下待了16个小时,上来时竟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更难熬的是温差折磨——井口穿羽绒服,井底穿单衣,每次升井被山风一吹,浑身的汗瞬间结成冰碴。医务室的登记表上,他的名字因“感冒发烧”出现了12次。
铁汉胸前的温柔软肋
2024年11月,妻子临产的视频通话成了李毅记忆里最模糊的画面。当时他正蹲在竖井底部调试设备,手机信号断断续续,一边是妻子独自在家的心酸,一边是项目进场后繁琐忙碌的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焦虑。这双重压力如同一个坚固的茧,将李毅紧紧困住,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对不起,对不起……”他对着空气重复着,直到手机没电,最终还是决定留守项目。等熬到请假回家,孩子已经出生三天,抱在手上时,襁褓里的小生命让这个隧道硬汉全身都在发抖。
春节留守工地的那个夜晚,他盯着宿舍墙上的日历发愣。他本盼望着过年的时候能回家看看自己的小宝贝呢,可春节期间项目不停工,李毅的回家计划落空了,只能独自一人在工地迎接新年。新年过后,妻子不远千里带着刚满百天的孩子,来到了李毅工作的地方。让孤独寒冷的工地温馨无比,也让这个平日里不修边幅的汉子变得精致起来。“一想到妻儿在房间里面等我,工作上的艰难就好像没有那么多了,这竖井每天掘进0.8米,隧道通了,以后回家的路就短了。”
在岩层深处写下的青春诗行
如今,李毅的安全帽上多了道醒目的红漆——那是上个月在掌子面排查隐患时,被掉落的碎石砸中的印记。他笑着指给新来的实习生看:“这是高黎贡山给的勋章。”在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画满了竖井通风系统改良图,还有给孩子写的未寄出的信:“等你长大坐高铁过隧道时,爸爸会告诉你,这里的每一米都藏着星星,是无数叔叔阿姨用青春点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