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二点,尖锐的闹钟声刺破寒夜,我强忍着困意,与工程部技术主管华帅踏上夜间巡查之路。四月的夜风裹挟着料峭寒意,工地上,两座红色铁塔如忠诚卫士,举着明灯照亮一方天地,而我们无暇欣赏这空山明月,直奔罐笼,开启这场与黑暗的鏖战。
踏入640米深的隧道,仿若坠入永恒的暗夜。灰暗的水泥穹顶向无尽深处延伸,20多度的潮湿空气扑在眼镜上,瞬间蒙上一层白雾。混凝土混合着水气,令人呼吸不畅。我们在会议室匆匆换装后,巡查正式开始。
首站是副水仓,这里堪称现实版“水帘洞天”。头顶、侧边的水如瀑布倾泻,积水漫过脚背,抽水机轰鸣不停,也仅能维持水位平衡。前行至掌子面,暗沉的岩层像贪婪的黑洞,吞噬着所有光线。我们手持手电,在注浆声与回音交织的轰鸣中,艰难查看岩层情况,只能通过张大的嘴型判断彼此的交流。离开时,浑身早已湿透,潮湿的衣物紧贴皮肤,带来的只有难言的不适。
忍着不适前往大里程,遇见已坚守近20小时的值班副经理金克,他正盯着变形的拱架。这种状况在这里屡见不鲜,沟通完处理方案,我们继续前行。远远望去,掌子面上标准的三台阶透着秩序美感,身着红色反光背心的工人如勤劳的蚂蚁,金属碰撞与机械轰鸣奏响奋斗的乐章。走近细看,他们站在废墟般的作业面,脸上尘霜与水渍交织,却如战士般坚守阵地。
检查完平导大、小里程和正洞小里程、主水仓、抽水泵房等所有施工面,我们早已疲惫不堪。摘下口罩,洁白的布料上满是灰尘,鼻孔处洇湿的黑点格外醒目。
重返地面,朗月尚未西沉,清风吹过松林,送来阵阵松香,吹散了满身的混凝土气息。食堂的灯光与天边的曙光一同亮起,鸟鸣声、闹钟声唤醒沉睡的世界,新的一天悄然开启。这场深夜巡查,让我见证了隧道施工的艰辛,更看到建设者们在黑暗中坚守的身影。他们以汗水为墨、以信念为笔,在幽暗的隧道里勾勒出光明的未来,是当之无愧的光明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