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鹤庆消息 3月28日,经历303天的日夜奋战,隧道股份滇中引水大理Ⅰ段3标TBM“云岭号”胜利实现复推试掘进,标志着项目部应对软岩大变形等极端不良地质难题、实现“云岭号”脱困复工的努力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项目后续施工建设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滇中引水大理Ⅰ段3标位于云南省鹤庆县,工程主要包括香炉山隧洞末端26.54千米的施工任务。香炉山隧洞是滇中引水工程的控制性工程,主要采用一台直径9.83米、重达2000余吨的敞开式TBM“云岭号”进行施工。工程具有穿越地下断层多、涌突水丰富、软岩大且变形突出等极端不良地质特点,存在断层、溶洞等复杂地质,面临软弱围岩大变形、突泥涌水、岩爆等施工风险。由于施工难度极高,项目被定为“三边工程”(边科研、边试验、边施工),有着滇中引水工程“上甘岭”之称。
2023年5月,香炉山隧洞施工埋深达到了1230米,受高地应力极严重软岩大变形和F12活动大断裂等复杂地质的交错影响,拱顶错断变形,隧底隆起,隧洞出现不规则缩径,导致“云岭号”TBM盾体变形受损,机身被卡,整机受困无法前进。
面对极端不良地质和TBM受困难题,项目全体参建员工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开展生产性试验探索,并积极寻求院士专家把脉问诊。在滇中引水专家委员会院士专家和参建各方工作专班的联动帮助下,项目部不断探索和总结技术成果,并加快成果转化,最终形成了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相互补充的特殊技术方案,计划以类似“架桥”的方式帮助“云岭号”脱困复工。
方案开始实施后,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驻守一线,实时掌握施工情况,做好统筹协调,确保技术方案严格落实;安全管理人员紧盯现场,抓好“一查三巡两盯控”,强化安全交底,全力保障现场施工安全;作业人员充分发挥攻坚克难精神,根据实际情况,在现场狭小空间内使用风镐、电镐等工具配合人工凿除侵限岩石、切除被挤压变形的支护结构,以接力传递的方式运输废料,肩抬钎撬安装拱架,再逐一完成焊连接筋、喷射混凝土等后续工作。全体员工紧密配合,一步步将方案变成了现实。最终,“云岭号”TBM胜利实现复推试掘进节点目标,较计划日期提前33天。
下图为项目员工正在“云岭号”TBM外围底部狭小空间内拆换拱架
。(赵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