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龙 冯晓博
隧道股份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土建1标项目部现有员工45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29人,占比64%。项目开工以来,项目部青年团队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创优争先、提升自我,为企业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高举团旗跟党走 忠诚担当争先锋
项目青年团队坚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先后开展了“忠诚担当”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党团史主题教育、红色景点游学等特色团内活动,每季度坚持召开团员大会,每月定期组织青年座谈会。此外,项目部还积极开展青年读书活动,积极组织团员青年阅读研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等重要著作,通过学习党史团史,动员项目全体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打好理想信念的坚实基础,激发广大青年团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青春之志。
扎根一线谋实干 不负韶华建奇功
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土建1标包含2站1区间,其中国~凌区间自国博中心南站始发,凌吴村站接收,隧道全长3374米,采用一台直径为12.56米的国产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进行施工。盾构名为“江城先锋号”,是武汉地铁建设史上第一台下穿长江的国产大直径盾构。项目设计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顶最大埋深51.7米,施工存在长距离超高水压环境掘进、盾构下穿建(构)筑物地表沉降及结构变形控制、高渗透地层大直径盾构始发接收等技术难题,施工难度高、挑战大。
面对不良地质带来的重重挑战,项目部青年团队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理念的重要指示精神,狠抓项目安全质量管理,以青年安质岗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青年安全质量意识和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积极组织青年到现场排查安全隐患,为实现本质安全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通过项目部全体青年员工的共同努力,项目建设正由“零事故”的成绩向“零隐患”的目标不断迈进。在青年团队的持续努力下,项目先后获得了“武汉市建设工地文明施工流动红旗”“武汉市‘十优’建设工地”“武汉市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示范观摩项目”等荣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项目青年立足工程建设实际,积极参与大盾构技术研究,并组织开展“江城先锋大讲堂”活动,由项目领导班子为青年员工授课,教授大盾构施工的前沿知识,为青年创新创造打下理论基础。同时,结合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项目青年积极开展“小创新、小发明”活动,针对高水压泥岩地层隧道施工技术进行科研攻关,成功解决了大盾构泥岩地层掘进缓慢的难题。项目部“猛龙过江”QC小组研究的盾构隧道弧形二衬预埋筋快速定位装置荣获集团QC成果一等奖,并获得河南省建设工程协会QC一类成果和中国建筑业协会QC成果两项重要技术成果。截至目前,项目青年创新成果已累计申请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项目青年围绕效益提升、价值创造,以降本增效“金点子”活动为载体,立足本职工作,开展了一系列降本增效主题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施工组织优化、方案设计变更到“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资源节约主题活动,项目青年深度参与项目成本效益工作,积极为效益提升工作建言献策,交出了出色的答卷。其中,项目物资部青年员工深入研究项目建设规律,针对项目的物资使用提出建议,将项目地连墙施工时制作工字钢后剩余的钢板边角料,用于格构柱连接缀板制作,有效节约项目成本60万元,为项目降本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
激昂青春争奉献 胸怀人民显担当
项目青年还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展现青春担当。在7.20郑州市特大暴雨引发内涝危机时,项目青年踊跃报名参加集团组织的应急抢险队伍,带着泄涝设备连夜奔赴千里之外的郑州,快速展开应急抢险工作,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奉献青年力量。在武汉疫情严峻时,项目青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深入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在社区最需要的地方开展核酸检测、应急消杀等防疫工作。此外,项目青年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积极组织高考志愿服务、大型学术论坛讲座协助服务等志愿者服务工作,展现了中隧青年的文明风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奉献无悔的青春。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项目部继续鼓励青年员工以理想为帆、以奋斗为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中国的隧道建设贡献“后浪”的磅礴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