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杰 叶小青
王振飞,男,硕士研究生,201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先后在引松供水、苏埃通道、上海机场联络线11标等项目工作,现任上海示范区14标项目土木副总(主持工作)。王振飞在大盾构和TBM隧道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方面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扎实,尤其在上海机场联络线11标项目工作期间,王振飞参与研发了隧道股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体系。此外,王振飞参与或主持完成科研课题立项2项(上海市1项、中国中铁1项)、工法立项4项、申报专利26项(发明11项、实用新型15项)、发表论文4篇。近日,在2023年河南省企业“创新榜样人物”发布仪式暨“创新达人”宣讲大会上,王振飞凭借在盾构隧道智能建造体系研发过程中做出的积极贡献,荣获河南省企业“创新榜样人物”荣誉称号。
尽职担当,敢闯敢干创优秀业绩
在上海机场联络线项目工作期间,王振飞始终保持着敢为人先的精神,面对困难主动作为,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优秀成绩。
在项目基坑施工临近完成时,为保障项目盾构机快速组装、始发,王振飞与设计方深入沟通,并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最终以永临结合的方案,解决了基坑下沉段始发平台的设计和施工难题,为盾构快速组装和始发创造了条件,助力项目取得了14米级盾构23天组装完成的行业纪录,同时还为项目节约成本约38.5万元。
为提高盾构掘进效率,王振飞参与研发了智能协同管控系统,实现了盾构群组装备之间互联互通、实时运行状态监控、生产调度协同指挥管理,施工组织效率整体提升了16%。为提升设备故障检测效率,他参与研发了智能油水/振动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盾构机液压系统关键指标及主机核心部件振动数据的在线监测与分析,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及时处理,减小设备故障率,有效利用率提高了10%。在王振飞等项目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项目全体参建员工齐心协力,工程施工建设不断提速,在2022年11月创造了14米级盾构单日掘进32米、单周掘进180米、单月掘进650米的行业纪录。项目建设事迹登上了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等各级媒体百余次,赢得各界荣誉20余项,项目和企业的先进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
提质增效,精益求精强管理效能
在以出众技术水平屡创佳绩的同时,王振飞也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带领项目团队在工程建设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在项目智能掘进系统研发过程中,王振飞帮助课题组完成了主动参数控制模型的改进与完善,创新提出了优化参数波动阈值的建议,最终实现了复杂地质中盾构掘进主动参数预测、盾构姿态调整控制、异常事件预警防控等功能,使盾构掘进更加高效的同时,减少了岗位劳动量,节约了相关成本,有力推动了项目的降本增效工作。同时,王振飞还参与完成了管片上浮控制专题QC活动,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深入现场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方案,通过掘进参数优化、管片强制复紧、泥浆指标调整等措施,有效解决了隧道管片上浮的问题,推动项目的质量管控工作更上一层楼。此外,王振飞带领团队在实践中完善项目的“8S”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将安全、质量、进度等责任层层压实,促使现场施工更加安全、优质、快速、稳定、文明。在此基础上,王振飞还以出色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独立接待业主、周边单位检查、观摩10余次,充分展示了项目的文明形象,得到了各来访单位的高度评价。
追求卓越,积极探索谋创新发展
深耕技术,致力创新,这是王振飞多年以来的执着追求。在这份追求的指引下,王振飞全身心地投入每一次技术攻关之中,让项目智能建造技术不断迭代,智能建造体系臻于完善。在上海机场联络线11标智能建造体系的构建中,王振飞全程参与了智能建造技术的研发、测试与应用,在各个过程中积极参与问题研究,提出改进建议,解决实践应用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尤其在智能拼装方面,王振飞的研究成果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王振飞全程参与了弧形件拼装机器人、中隔墙拼装机器人两台智能设备和相关工艺的研发改进,提出了弧形件微调和精调原则、主控要素以及拼装质量检测方法,打通了弧形件拼装机器人实现高质量施工的“最后一公里”。
在中隔墙拼装机器人的测试和应用过程中,王振飞也提出许多有效措施。如以待安装中隔墙所在位置的10环弧形件为一段,现场采用水平尺量测线性与趋势,实时动态调整中隔墙安装仰倾角,确保每一块中隔墙都能达到质量标准;在拼装机器人智能分析运算模型中加入实际坡度与曲线半径等参数,改进和完善拼装机智能运算和控制模型,实现大型预制构件一键智能精准拼装,拼装精度可达0.5毫米。在智能拼装的主要技术取得突破后,王振飞仍不满足,他继续深入研究,努力推进智能拼装配套结构的研发,设计出了中隔墙抓取孔套筒定位和检验工装,确保进场的每一块中隔墙的抓取孔与拼装机抓取销轴都能对中穿入。同时,他还设计了一种弧底窗口同步回筑的弧形组合钢模板,实现了底部回填与盾构掘进同步施工,避免了安装后的弧形件受重载水平运输车辆的二次影响。在王振飞和技术团队精益求精的打磨下,项目智能拼装体系一步步完善,真正将大型预制构件一键智能拼装的理论变为了现实。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弧形件施工每块平均耗时22分钟,作业效率提升3倍,每班节省4人;中隔墙施工舍弃传统的现浇方式,每块平均耗时38分钟,作业效率提升10倍,每班节省7人。同时,通过智能拼装完成的工程更加优质美观,施工质量在工程检查、验收中得到了监理和业主的一致认可。2022年,王振飞受邀参加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大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在隧道掘进机科技论坛作了题为《大直径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报告,这份报告系统总结了上海机场联络线11标智能建造体系的先进技术与功能,展示了项目智能建造体系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受到了参会嘉宾的广泛赞誉。2023年11月16日,河南省企业“创新达人”名单公布,王振飞作为本年度10名“创新榜样人物”之一站上河南卫视的舞台,分享了自己的创新经历和心得,展现了集团技术管理人员的风采。
志无休者,虽难必易;行不止者,虽远必臻。王振飞表示,将继续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以更多、更新、更优的研究成果,助力企业智能建造体系不断迭代升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