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为祖国铁路事业贡献力量
——《詹天佑》读后感
        □二处 李童
  最近在微信读书无意间翻到了《詹天佑》这本书,因为自己正参建铁路项目,不由得来了兴趣。《詹天佑》描写了1905年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的极端藐视,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修筑京张铁路。
  在勘测过程中,詹天佑常勉励工作人员:“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出自工程人员之口。”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他总是把这句话作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他遇到困难毫不畏惧。正是有着这样的理念,才能逢山开路、克服万难。
  在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开凿隧道时,山顶的泉水往隧道里渗,詹天佑身先士卒,带头提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年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那些帝国主义国家估价的五分之一。文中的一句句话语、一个个片段充分展现了詹天佑对工程的负责、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一颗爱国心。
  言及自身,我们正在建设的沪渝蓉高铁同样是国家重点工程、世界级工程,同样背负着企业与国家的荣誉,我们需要像詹天佑那样有着精益求精的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在项目建设中发光发彩,为中国铁路事业再拔新高做出自己的贡献。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