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臻于质,品质成兰 由于岗位调动等原因,我在成兰项目工作了不到两年时间,虽未亲眼见证平安隧道贯通,但也结识了一群担当有为、敢想敢做的优秀同事,通过与他们共事的经历和后来的交流学习,我也对成兰铁路建设的困难与突破有了深入的了解。
平安隧道的围岩主要以千枚岩以及夹千枚岩的砂岩、灰岩、砾岩为主,软硬围岩皆有,隧道的最大埋深达1720米,高地应力会使得自身强度低的软岩发生类似捏橡皮泥那样的大变形,而遇到硬岩的时候又会使得岩石像子弹一样弹射出去,产生危险的岩爆现象。平安隧道地下水以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为主,高地温现象突出,环境温度达到32摄氏度至38摄氏度,施工条件极为恶劣。同时,受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当时整个山区余震频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经常发生,而且山里道路崎岖,出入的条件也相当艰险。
即使如此多的难题摆在面前,成兰铁路项目的各位同事依然勇敢地选择迎难而上、担当作为,在2017年5月1日,提前180天实现了平安特长隧道全隧贯通!
辉煌的背后,往往意味着各位同事与“四极三高”日日夜夜的搏斗。
平安隧道2号横洞的正洞开挖到400米时,便遭遇突泥、涌水等挑战,勘探水量的钻头拔出后,水流顺着钻孔喷射而出,形成“自然喷泉”,这在一些富水隧道内也很少见。
隧道内正常涌水量每天就有6万立方米,最高每天能达到7.2万立方米,一天的涌水就能蓄满3.2个奥运会标准大小的游泳池,涌水带来的直接投入和潜在风险难以估量。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建设者们按照设计“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采用超前帷幕注浆和径向注浆堵水方式顺利通过涌水段。类似的方法也在后来施工难度更大、风险更高的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建设中得到更优的创新与应用。
为更好地推进施工,成兰指挥部坚持科技创新在施工现场,在软岩段进行了“平安特长隧道Ⅳ级围岩全断面(含仰拱)开挖法机械化配套快速施工技术工程试验”课题研究,有效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水平。
同时,项目部还引进了多台世界最先进的液压三臂凿岩台车、超前水平钻机、混凝土湿喷机械手,应用了防水板铺挂机、液压闸式剪板机、液压多功能冲剪机、多点焊机等新型装备,形成机械化配套施工,工程质量、安全得到充分保证,效率大为提高。
“用湿喷机械手进行混凝土喷射作业,可以有效加快作业进度、减少洞内粉尘污染、节约成本、保证隧道初期支护质量。”时任项目机电总工的汤靖对机械手的优点如数家珍。
成兰铁路项目的同事进行的种种探索与创新犹如一把利剑,攻克了艰难险阻,打开了重重山门,让平安特长隧道的建设始终在又好又快的轨道上前行。2021年,成兰铁路平安隧道成功入围ITA年度隧道工程奖。
无惧风雪,“平安”隧道 冰雪封山、地震惊魂、大风浸骨……
我们在山中遇到的困难不胜枚举。在项目刚进场建家那段日子里,山中恶劣的住宿条件自不必多说,更棘手的是根本找不到地方做饭。项目厨师只能在屋外用3块砖头支起1个简易灶炒菜。茂县最低温度接近零下20摄氏度,冬天的寒风夹着沙尘呼啸,常常把火吹灭、把锅吹走。盛到碗里的饭菜夹着很多细小的砂石,稍不留意就会崩到牙齿。由于天气寒冷,大家还没吃到一半,饭就冻成硬块,大家也只好往饭里倒些开水暖着吃。
项目的施工生产也饱受严寒困扰,工程车经常被冻住,我们手碰到铁质材料上很容易被粘住。此外,由于隧道内外温差悬殊,车辆从隧道内出来时,经常遇到油管被冻裂等情况,汽车玻璃上瞬间结上一层薄冰,严重影响正常行驶。
为保证混凝土拌制质量,拌合站配备了发热系统,但水管路还是经常冻坏,混凝土运输罐车需要穿厚厚的“棉衣”过冬,混凝土要用热水搅拌,及时使用,否则很快变成废料。213国道是施工单位材料运输的主要通道,弯急、路窄,冬季道路结冰,经常发生车辆刹车失灵甚至侧翻等危险。
前后4年多的时间里,成兰项目的同事几乎年年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还要克服高寒缺氧、冰冻极寒等极端气候考验。
2013年7月4日,茂县地区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一、二项目部多处设施、便道被冲毁,通讯中断,人员紧急撤至乡政府临时安置点。7月10日,持续的强降雨引发更大面积的山体崩塌和泥石流,项目驻地几分钟便被泥石流冲毁。
当时我被调到沪昆增援项目,并未亲身经历这一切,但听同事们说,当年洪流过后,他们重返工地,只见机械设备悉数被毁,施工物资全都被淤泥覆盖,生活物品、文件资料四处凌乱散落,员工们望着断壁残垣,忍不住抱头痛哭。
即便遭遇如此横祸,成兰铁路项目部依然先后无偿参与213国道和地方各类抢险救援10余次,保障了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成兰铁路项目加大人员及设备投入,现场抢险力量有挖机2台、装载机1台,运输指挥车辆3台,抢险救援人员25人,形成了不间断作业,为尽早打通213国道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处更是主动提出,将当年2月贯通未竣工的成兰铁路平安隧道作为应急救援通道,先后有中央电视台、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阿坝州公安局、阿坝州电力公司、茂县人民医院及其他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安全顺利通过隧道,进入震区。
平安隧道,无愧其名。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蜀道难的嗟叹,似那万仞雪山半腰的浮云萦绕不散,而今年年底即将通车的成兰铁路,将经四川广汉、什邡、绵竹、绵阳、茂县、九寨沟等地,向西北到达甘肃兰州,成为沟通西北、西南的铁路大动脉。如今,许多同事也在成渝中线、康渝高铁、大瑞铁路、雄忻高铁等铁路项目奋战,衷心祝愿他们工作顺利、事业有成,也祝愿企业在新征程上的各大铁路建设中,成为彻底改变“蜀道难”历史的重要一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