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是亚洲的几何中心,是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城市。对于一个乌鲁木齐人而言,大海具有足够的魅力,地球表面的70%都被大海所覆盖,而身居内陆的乌鲁木齐人竟然受不到一点大海的恩惠,因此对大海的渴望便更胜一分。
初见大海是在2006年,我在海南第一次见到了大海。那时流传于街头巷尾的广告词“海的味道我知道”让我不禁想去尝尝海水。当然,海水没有波力海苔般好吃,也没有想象中那般咸涩。回家后写下了人生中第一篇千字长文——海南游记,尽管被批判为流水账,但自此在水字数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还了。此后,我发誓要游遍四海。于是,我在大连看见了渤海,在青岛抵达过黄海,一直懊恼数度到上海却错过东海。这次,趁着休假,我选了一个工作日前往嵊泗——一个东海中毗邻上海的小岛,虽然隶属于浙江舟山,却离上海更近。只需从上海的南浦大桥乘车经东海大桥到达洋山港所在的洋山岛,再乘船不到一个小时便能到达嵊泗县所在的泗礁。东海大桥连接上海与洋山港,曾是中国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两侧是连绵的风力发电机,白色的风车像是坠入大海的云,与天空中的白云遥相呼应。
泗礁岛并不大,在地图上或许就是一个小点,甚至小到连一个小点都没有。登上泗礁岛才第一次有了到达一个海岛的感觉。海南岛太过庞大,登上海南岛总觉得还在陆地上;刘公岛离岸太近,总觉得并未远离陆地没有海岛的真实感。但泗礁岛确实是个海岛,既没有如陆地般广阔也没有离岸很近,是我心目中海岛的模样。东海毕竟还是毗邻工业区,远没有南海那般碧蓝,但也没有黄海渤海那般浑浊,没有太过惊艳也绝没有太过不堪。
曾经,我以为看到壮丽的大海就能豁然开朗,心情平静,一切的烦恼一切的迷茫都不存在了,事实并非如此。我看见浩瀚的大海,看见潮起潮落,看见早已退休的灯塔在海岸养老,看见鸥鸟在海滩上觅食,看见无数的小螃蟹在沙滩上晒太阳打洞,看见礁石在海浪里劈出白沫,看见渔船驶出港口奔赴远洋,看见依山而建的民房鳞次栉比,在夜晚点起万家灯火,听见海浪拍打海岸,感受到海风拂面……只是大海毕竟就是大海,如果见到大海就能得到一切的答案,那海边的人一定是无所不知的贤者。同样也并未带给我些许宁静,依然还是有许许多多的思绪萦绕,只是了却了一个执念。想想大海也不过如此吧,与洞庭湖、太湖又有什么差别呢?对于匆匆的旅人而言同样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我想,或许面朝大海只是另一种生活,海边的人同样也有烦恼,也有不尽的愁绪,只是匆匆的旅人无法逃离生活的苦旅,妄想以山海洗去铅华,就算暂时地逃离又能怎样,终归还是要再入尘世,再去面对那些烦恼与忧愁。
但或许唯有见海才能死心,才知道大海并不能包容一切,唯有面对才是一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