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把新学的一首古筝曲录下来发给家里人听,他们很快就听出了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有杂音。
杂音是古筝演奏里最常见、成因最多、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我坐在床边重新听了两遍自己录的音频,发现根源问题在于指法不熟练。
我无奈地把自己摊在床上,任凭手机外放充满杂音的古筝曲。闭上眼睛,恍惚间走进了十几年前的小巷深处,潮湿但明亮的琴房,还有断断续续的琴音。那时还不懂得指法对音色有多么重要,只知道按照曲谱弹出正确的音符。老师总会敲敲我的脑袋瓜,说我弹琴不专心:“人虽然坐在这里,心早就飞回家看动画片了。”
现在想想,好像生活中很多时刻,都有源于内心的“杂音”干扰。学生时代上课走神、考试复习学不进去、工作中偶尔的丢三落四……我很少能够真正做到沉心做一件事,每当内心的“杂音”出现,就很容易忘记最初的目标,对当下事物产生理解偏差,导致最终决断的时候变得犹豫,甚至错失良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前段时间集团公司盾构主司机母永奇获选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我们在项目会议室组织观看了评选活动的直播。隔着屏幕,我听到了遥远的青藏高原上,盾构机驾驶室内嘈杂的声音,看见了盾构司机在狭小的空间里,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的屏幕,手里操控着一个个旋钮,精准控制两千多吨的盾构机向前掘进,四周的杂音没有对他的专注力产生任何影响。
那双眼睛里闪烁的平静和坚定深深地打动了我,那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了内心的“杂音”后外化的表现,也是只有保持十二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才能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积累实操经验而练就的如炬目光。
我睁开眼睛,看着指尖缠绕的古筝义甲,耳边又响起老师的教导:“练习的时候要心无旁骛,只想着谱子,下手干脆果断,才能消除指尖的杂音。”
我却在这一刻才理解: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摒弃内心杂念,才能专注眼前事物,做出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