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夏日随笔
□国家重点实验室 后小军
  2018年,我坐火车转大巴车,又转项目部皮卡车,辗转数百公里,从人声鼎沸的重庆,穿越了碧波荡漾的嘉陵江,翻越了雾气缭绕的大凉山,终于到达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工地。
  我们新来的大学生穿着崭新的橘红色工装,拿着手电筒,踩着高筒水靴,铿锵走进了隧道。
  来到施工地点,看到仰拱的师傅们在安装钢模板,他们浑身黝黑,脸也黝黑,面部灰尘随着汗水划过,留下了一道道黑灰的汗渍。
  我都看傻了,修建隧道竟然这么累,环境竟然这么恶劣?
  他们一块钢模板一块钢模板地安装着,嘴里喊着听不懂的号子。带我们的技术负责人说,他们是彝族同胞组成的班组。
  后来,我们也去隧道拉电缆、也去钢加工场搬钢筋、也跟着注浆班去注浆、也在书记的带领下冒着大暴雨去抢修被洪水冲垮的路面,我们浑身也变得黝黑,脸也变得黝黑。带着满身的泥浆,摸着掌心的血泡,我告诉朋友,现在我也彻底地融入这里了。
  五年过去了,我还是记得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成昆青年“忠诚与担当”的赞扬,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我的年龄也一天天增长。
  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回到了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工地,我和大家一起喊着号子在试验室搬试块,一车、一车、又一车。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像老家门口的土垛一样,被雨水浸泡、被秋风侵蚀,将要倒塌了、散落了,我一定会想起2018年的那个夏日,那些在隧道里的点点滴滴。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