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河洛之畔出生,华夏起源处长大。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华夏祖先在此处起源;“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华夏文明在此处生根。洛阳位于河洛盆地,居天下之中,关山拱卫,八水入洛,造就地灵人杰。
我年幼时,常在洛浦公园玩耍。洛河是一条有故事的河,一篇《洛神赋》、一幅《洛神赋图》绘尽洛神之美,“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也曾听闻“洛阳纸贵”一说。年幼的我便已经为在这片土地成长起来的前辈所骄傲,为他所创作出的诗篇折服,艳羡他的风华,也渴望他的风度。
后来,我家移居瀍河旁,每日下学于河边散步。后来才听说,这里是洛阳八大景的最后一景“铜驼暮雨”。隋唐时,人称“西傍瀍河,南临洛水,桃柳成行,高楼瓦屋,红绿相间”。
传说这里人烟稠密,暮色茫茫之时,炊烟袅袅升起,远望如蒙蒙烟雨,纷纷扬扬,视之暮雨。那是怎样的景象,我难以想象,但我想,那应该极美:河畔桃花红,春水扬春柳,岸上嫣红,河影翠绿,无数文人骚客在此驻足,留下贯穿千年的咏叹。我们的精神瑰宝就此孕育,成为民族不可动摇的文化底蕴。
读高中时,洛阳博物馆教会我什么是文化的厚重。一层的墓兽、铜器与碑文,二层的唐三彩与千佛像……中华文明的无数结晶在此处陈列,它们相隔千年的气息相互纠缠碰撞,闪耀出的是人类文明最璀璨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