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重庆轨道交通十五号线三标
宝绣区间单线掘进突破一千环
   重庆消息 近日,一处承建的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3标项目宝圣湖至绣湖路盾构区间右线掘进突破1000环大关,同时创造了掘进拼装单班8环、单线日掘进25.2米、双线日掘进46.8米的重庆市城轨快线盾构掘进日进度最高纪录。
  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3标项目宝绣盾构区间全长3425.06米,采用两台直径8.83米的盾构同时施工。区间盾构单向下坡掘进,最大坡度高达44.8‰,穿越地层主要为回填土、中风化砂岩及砂质泥岩,地下基岩裂隙水丰富。区间位于两路老城区,下穿轨道3号线高架桥桩、上跨轨道9号线宝圣湖站。受线路走向、复杂地质、地表风险源等影响,施工风险和沉降控制要求极高,为全线距离最长、风险系数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盾构区间。
  面对风险,项目部以“加强科学管理、突出创新驱动、打造城轨盾构品牌”为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安全生产中心,紧盯年度生产目标,不断提升盾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自盾构始发以来,项目部先后克服了始发段150米填土掘进、地表及周边建筑物沉降、大坡度掘进管片上浮、穿越轨道3号线及机场高速立交等重大风险源,和夜间施工噪音控制及重庆多轮疫情期间物资供应保障等多项困难,确保盾构安全顺利掘进。
  一是技术革新,实现盾构出碴高效率。根据盾构区间大直径、长距离的特点,项目部经多次比选,摒弃了传统电瓶机车编组配合龙门吊的出碴方式,创新性地采用水平加垂直连续皮带机出碴方案,有效地节约了工序时间,成功将盾构施工效率提升一倍。作为全线首个使用连续皮带机作业的工点,项目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次邀请中铁装备专家到现场指导教学“皮带硫化”“纠偏调节”等关键技术,并在皮带机使用期间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多次电气、结构、维保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通过实践结合理论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团队手中,为皮带机连续、高效出碴提供技术保障。
  二是工法创新,攻克管片上浮老难题。在岩石完整性较好地层,长距离、大下坡盾构掘进易造成管片上浮的“老大难”问题。项目部集智聚力,深度探研,从工艺工法入手加以改进,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出“合理保压+合理分配”的注浆工法,成功地将管片上浮控制在30毫米以内,同时避免了浆液前窜浪费,低成本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
  三是因地制宜,创造盾构掘进新纪录。绣湖路站是宝绣区间盾构掘进的始发站点,位于重庆市两路老城区,24小时连续出碴较难实现,且盾构碴土为改良剂和水稀释后的稀碴,不经设备处理直接收纳较为困难,因此,做好出碴保障,是保证盾构施工连续高效运转的关键环节。为解决盾构出碴、收纳难题,项目部积极同渝北区政府、渝北区规自局沟通协调,成功办理新批碴场,实现了繁华城区24小时盾构出碴,碴土外运和处理成本也降低了30%。
  下一步,项目部将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2023年两会精神,乘势而上、凝智聚力,把握当前工作重点,紧抓施工关键环节,做到稳中求安、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年度建设目标。 (和竞 周碧挺)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