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开拓地下空间,勇当城市建设“先锋”
——记中国中铁优秀农民工务玉龙
  建设公司 陈华波 邱瑞
  有人说他是“行者无疆”,年复一年,用脚步丈量着山河绵延;有人说他是“地下尖兵”,朝晨夕暮,用冲锋开拓着城市通途。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中铁第八届优秀农民工、建设公司盾构公司负责人——务玉龙的故事。
  地下筑梦,十四年坚守践初心
  2008年,务玉龙进入中铁隧道局工作,他深扎一线、稳扎稳打,杭州、长沙、南宁、贵阳……先后辗转过十几个城市,所从事的工作都是轨道交通和隧道。
  在每一个建设现场,他勤勉奉献,倾洒汗水,带领团队多次高质量完成工程任务,获得建设单位的一致认可,也以不懈的奋斗攻坚克难,树立起贵阳轨道交通施工“新标杆”。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一位前辈这样告诉务玉龙:“人生的意义,在于不停歇的脚步”。这些年遇到的坎坷不少,但这句话却始终激励着他,敢于披荆斩棘,不断超越自己。
  会战“喀斯特”,树盾构施工标杆
  2019年,务玉龙调入盾构公司,他和团队负责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7标盾构项目的施工任务,面临的是贵阳轨道交通盾构施工法开始运用推广。
  新技术是助力,更是挑战,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导致盾构施工困难重重,在广泛分布石林、溶洞、暗河等错综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大规模使用盾构法施工,在我国还没有先例,世界范围内,类似经验也基本为零。
  进场之初,务玉龙带领团队抓盾构施工临建建设,积极对接盾构制造厂家,分析贵阳喀斯特岩溶发育地层特点,对用于项目施工的盾构机进行针对性设计,保证选型和制造的盾构机适应项目施工地层,为实现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喀斯特岩溶发育地层盾构施工的成功运用和快速高效掘进提供有力保证。
  全线施工区域富水压力大,施工产生的碴土含水量大,碴土外运曾成为施工进度的“绊脚石”。经过勘测和研讨,他果断在全线率先采取泥浆碴土分离处理系统。有效将碴土和泥浆进行分离,通过处理后的碴土能及时进行外运,泥沙水分离后还可进行循环利用,既解决了施工难题,还使项目成本得到有效管控。
  同时,务玉龙虚心求教,借鉴兄弟单位先进管理经验,在开源节流上下足功夫。从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到成本的预算控制,从网络预警体系完善到物资的验、收、管、发,严控到岗位,精细到一件刀具的磨损情况查验,并通过劳动竞赛、“五小”活动等激发员工活力,改善创效环境,从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通过多种举措的施行,保证了施工进度,项目部也多次举办全线、全省在建项目观摩大会,成为全省盾构施工“标杆”。
  勇当“急先锋”,疫情大考交满意答卷
  敢当“急先锋”,愿做“稳心剂”,这是务玉龙始终不泯的责任感。2020年初,疫情“大考”,施工停滞,务玉龙心里那根弦也始终紧绷着。
  为扎实做好疫情防控,项目部按照当地政府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实行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同时他号召全体参建者在劳动竞赛中比速度求质量,在考核评比中稳进度创效益,把疫情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确保项目各项节点如期实现。
  在得到复工复产的消息后,他严格制定防控措施,筑牢安全线,为生产加力提速。盾构施工稳扎稳打,如期实现全部盾构施工区间隧道贯通,施工过程中创造了喀斯特岩溶发育硬岩地层单日最快掘进19.5米、月进尺319.5米、月均212米的新纪录,用高质量施工践行着“地下筑梦”的岗位誓言。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