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每月说法
关于行政处罚应该注意些什么?
□集团公司法规部 田金龙
  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各地政府治理能力的逐步提高,行政处罚在社会管理中越来越常见。我公司作为施工单位,在施工中经常因各种原因而受到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集团公司共被行政处罚52次,被罚款金额总计312.13万元。这些行政处罚不仅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更会被作为不良信用记录,给公司在日常经营、招标投标、融资贷款等方面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行政处罚的了解和风险防范,是公司上下都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
   1.行政处罚的种类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法包括以下六类:一是警告、通报批评;二是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是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是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是行政拘留;六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对公司来说,最常见的行政处罚是罚款、责令改正和警告。在我公司2019年以来的52次行政处罚中,涉及到罚款的有50次,警告2次,大部分行政处罚涉及责令改正违法规为行为。
   2.行政处罚的程序
  对被处罚单位或个人而言,即使违法事实确凿,行政处罚也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和行为规范,否则行政处罚本身就违法,可能会被撤销。行政处罚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简易程序是对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处罚较轻的行为,由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除了按照简易程序处罚以外,都要依照一般程序给予行政处罚。对一般程序,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是申辩和听证程序。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同时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三是办案人员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人员分开。行政处罚法规定,除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以外,其他行政处罚决定经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决定。同时还规定,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对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处罚结果必须报告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四是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除本法规定的当场收缴罚款个别情形外,作出罚款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3.行政处罚的高发地区
  经统计,我公司2019年以来的52起行政处罚发生在浙江14次,深圳13次,北京7次,广州6次,青岛5次,重庆2次,厦门、郑州、南宁、合肥、内蒙古各1次。总体而言,绝大多数行政处罚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深圳、浙江,要对行政处罚保持高度警惕,切实防范行政处罚法律风险。
  4.行政处罚的救济途径
  在行政处罚中当事人的法律救济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二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这里需要注意: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均有法定期限,行政复议一般应当在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行政诉讼应当在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以内提起,超过法定期限的则不予受理。另外,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原行政处罚的执行。
   5.行政处罚的法律风险防范要点
  一是收到法律文书及时报告。施工项目部收到行政处罚法律文书时,应第一时间向公司报告。如果对行政处罚内容有异议应当及时向处罚机关提出,或告知处罚机关向公司总部进行送达。要高度重视行政处罚文书的时间要求,按时向公司报告,以防止错过救济时效,丧失救济机会。
  二要重视主动维权。施工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在发生行政处罚后,要积极寻求法律救济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必要时,寻求公司法律部门支持,及时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依法维护公司权益。
  三要注意及时沟通,化解风险。部分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会发出《行政违法行为告知书》,告知书本身并不是处罚决定,项目在接到类似文书时要立即纠正违法行为,并及时同处罚机关做好沟通,防止违法行为告知演变成行政处罚。在其他行政处罚情况下,及时做好同处罚机关的沟通,同样能够防止一部分行政处罚实际发生。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