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湘西最美高铁”
——我集团承建张吉怀铁路1标、4标工程建设纪实


  10月4日,随着首趟试运行列车从怀化南站开出,我集团参建的“湘西最美高铁”张吉怀高铁进入试运行阶段,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
  张吉怀铁路于2016年12月开工建设,正线全长246.9千米,设计时速350千米,初期营运时速310千米。铁路沿线有张家界武陵源、芙蓉镇、矮寨大桥、凤凰古城等知名景点,被称为“湘西最美高铁”。其中,我集团承担了张吉怀铁路1标、4标两个标段的施工任务,主要承建全线第一长隧道吉首隧道(12.12千米)和第二长隧道永顺隧道(12.08千米),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
  作为张吉怀高铁建设主力军,集团建设者践行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开路先锋”精神,以忠诚和担当建功张吉怀,筑梦大湘西,打通了全线“卡脖子”工程——吉首隧道、永顺隧道,为“湘西最美高铁”的建成通车贡献了隧道人的智慧和力量。
  攻坚克难 勇挑重担
  作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吉首隧道、永顺隧道均位于武陵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势险恶、交通不便,共穿越11条断层破碎带岩溶和岩溶水、地下暗河、高地应力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施工过程中,平均日涌水量达2.4万方,最大日涌水量高达16万方,需在隧道内架设桥梁才能通过溶洞,施工面临极大挑战。
  建设者们积极创新工艺工法,引进先进机械设备,成功破解施工难题,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克服了岩溶和岩溶水、地下暗河、高地应力、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的影响,实现了IV级、V级围岩占94%以上I级高风险隧道的顺利贯通。
  树立标杆 领军前行
  自开工以来,集团建设者积极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铁路施工标准化为抓手,按照“坚持专业化、巩固工厂化,完善机械化、提高信息化”的思路,积极引进运用隧道工装设备,形成了超前地质预报、钻爆、锚喷支护,装渣运输、仰拱铺底、衬砌防排水铺设安装,衬砌、敲击检测养护、水沟电缆槽等,九条机械化作业线,实现了隧道施工全工序机械化作业。
  同时,率先采用全断面3D自动扫描系统解决隧道超欠挖问题,并对液压式移动栈桥、二衬台车、自动喷淋养护设备等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施工质量。引进13套软件系统,建立了项目信息化系统,实现全覆盖、全监控。并通过国铁集团《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成套技术深化研究》课题验收,获得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形成工法4项。
  精准扶贫 担当使命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6年底,湘西精准扶贫大通道张吉怀铁路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全线首家进场的施工单位,集团率先将当地农户实现脱贫纳入项目整体工作当中。
  在四年多的项目建设中,项目部始终践行“工程富民”理念,主动承担起央企社会责任,积极招收当地贫困户进入项目部工作,通过培训、传帮带等形式逐步把农民培养成新时期隧道施工产业工人,并充分利用作业设备和物料为沿线村庄架桥铺路,拓宽当地村道老路56处、新修便道近20千米,连接当地13个村落,为当地脱贫攻坚事业贡献了力量。
  精神传承 绘就蓝图
  上世纪70年代,集团公司老一辈铁路建设者们,积极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挺进湘西吉首,承担了枝柳铁路87千米施工任务,用近6年时间完成建设,改变了湘西山区交通闭塞的状况,结束了湘西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极大推动湘西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2016年底,新时代中铁隧道局建设者接续前人建设美丽湘西的使命,重返湘西吉首、永顺,发扬领军企业风范,艰苦奋斗、勇争一流,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打败一只只“拦路虎”,前后历时4年多完成了张吉怀铁路1标、4标施工任务,为结束凤凰古城、吉首等文化旅游胜地不通高速铁路的历史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吉怀高铁在张家界西站与黔张常铁路接轨,在怀化南站与沪昆高铁、怀邵衡铁路接轨,线路开通后,对改善沿线交通出行条件、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上图左为集团张吉怀铁路1标项目部航拍图,项目驻地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上图右为高铁从怀化南站开出。项目部 供图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