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处 张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大量的碎片信息,过着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晚上有点空闲时间也都用在了看手机、刷朋友圈。偶尔静下的时候竟然不知所措,一种空虚感觉油然而生,心绪繁杂,这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吗,这就是我想要的理想生活吗?
思考中,与《干法》相遇……
初读稻盛和夫的《干法》,我为之一振。我们为什么而工作?书中给的答案是日复一日勤奋地工作,可以起到锻炼心志、提升人性的作用。当稻盛和夫回顾起人生中曾遭遇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说“当初认为痛苦的事情后来全部都给我带来好结果”。稻盛和夫毕业那年被分配到京都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松风工业。稻盛和夫想离开公司,考取自卫队干部补生学校,但因家里哥哥的阻挠,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这个衰败的企业。被逼到这一步,他反而醒了,在还没找到一个必须辞职的充分理由,就先“埋头工作”,用极度认真的工作来扭转了他的人生。在公司里没日没夜的加班学习,刻苦地钻研,成功地合成“镁橄榄石”,高频率绝缘性特别好。
“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这才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回想我的工作历程,我有深刻的感受。刚来单位时,我是工程部一名内业资料员,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我转岗到了办公室。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岗位,当时的项目书记对我说:“办公室工作,干好了全是小事,但一件没干好,就可能出大事。比如说对外接待、、文件传阅、车辆管理等等。”
刚开始接手这些工作时,我很紧张,努力边干边学,及时向上级向有经验的前辈们请教“秘诀”。比如,在处理项目文件时,在流程上把文件按领导批示的分发到分管领导、各部室后,我会点对点的再给主办部门负责人发一份,并提醒他这个文件的办理时限。同时也在我的工作日志上记录下来,等快要临近节点的时候,我会再提醒一次。这样我的工作量是增加了,但工作顺利了,大家都满意,我也乐在其中。
在工作中陶冶自己的品质,在挫折和困难考验中提升,努力做好每一天的工作。随着工作的年限增加,经历了不同地方、不同人物、不同事情,我体会到了工作不仅仅是挣取薪酬,同时工作也磨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
读完《干法》,收益颇丰,更加喜欢并热爱自己的工作,适时调整自己工作的心态。不管工作差异、职位高低,端正自己的态度,秀出自己的风采。当工作上遇到困惑时,一定不能放弃,否则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该表达出工作中所获得的快乐与成就感。以此来激励自己,继续努力获得更多的快乐。我们要珍惜今天所拥有的工作环境,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积极主动,敢于挑战自我,不懈努力,挖掘自己的工作潜力,主动承担责任,相信奇迹,干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