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提质效 控风险 促创新 抓改革
为持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曹彬在在集团公司五届一次职代会暨二〇二一年工作会上的报告(摘要)

   一、2020年工作回顾
  一、抗疫复工产能大幅提升。二、经营开发再创历史新高。三、亏损治理正在显现效果。四、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五、科技创新工作成绩斐然。六、财务资金管理平稳运行。七、安全质量管理基本受控。八、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九、设备物资管理持续改进。十、审计合规监督逐步加强。
  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一是经营理念不新,经营意识和管理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经营人员市场观念、责任意识、素质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发展质量不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低,资金高度紧张,债务风险及兑付风险持续聚集,基层流动资金成本居高不下。三是经济效益不优,项目管理、成本管理滑坡倒退,亏损面大。四是管理机制不活,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不足,特别是面对成本管理、亏损治理等突出问题时,办法不多,效果不好。从企业历史经验看,隧道局尤其在三个方面输不起:一是风险管控输不起,如果在安全质量、党风廉政、财务投融资等领域管控失效,出现重大负面事件,企业将陷入囹圄困囿,各项正常工作无法开展,高质量发展无从谈起。二是市场经营输不起,如果经营工作乏力,势必造成现金流匮乏、资源闲置和人员待岗,再加上中标质量不高,项目管理将陷入死循环,企业将会困于僵局之中。三是控本创效输不起,如果项目成本失控,企业的专业优势将成为拖累,干部员工各种辛苦将付之东流,企业由于负债累累将无法为我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这些都要引起我们的警醒!
  二、2021年工作思路及计划安排
  1.明确全集团新签合同额目标及各子分公司计划分劈。2.明确全集团营业额计划目标及各子分公司计划分劈。3.明确全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计划目标,以及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目标。4.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杜绝一般及以上责任生产安全事故,负伤率控制在10‰以下;杜绝环境污染事件。5.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5项、省部级工法8项、发明专利5项。6.强化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保持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提高。三、2021年重点工作部署
  (一)围绕一个中心,为高质量发展立柱架梁
  1.更新思维观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眼睛向上”,关注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与企业的发力点有机结合起来;必须“耳朵向外”,关注国际国内行业发展的重大变化,研究和探索行业创新、行业发展动态;必须“刀口向内”,理性看待自身管理上的不足,激发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强化六位一体产业链。规划上,主动影响市场,拿出“专家”方案;设计上,全方位做强做大设计板块;施工上,引领隧道工程技术取得新突破;科研上,加快科创企业的培养,形成科研成果快速转化的有效机制;设备上,增强设备辅助施工能力和面向隧道市场的设备营销能力;投资上,增强资本运作能力,以投资项目为试点实现由工向商转变、实现获取施工利益向资产收益转变。
  3.打造五大监管体系。大平台:推进信息贯通工程,加速数字化企业建设。大测算:对标前测算、责任成本测定、劳务分包组价、设备物资采购等经济行为进行测算。大分析:运用成本数据“治未病”,对各项管理行为运行效果分析判断。大纠偏:及时纠正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大监督:重视过程监督,灵活运用多种形态,对全管理周期行为进行评价追责,奖优罚劣。
  (二)突出两个抓手,为高质量发展固本强基
  1.狠抓经营开发,在做大规模、做优质量上下功夫。一要优化市场战略布局。不断优化节点布局和市场统筹,织牢织密区域网点。建立联合开发区域市场的工作机制,形成大经营格局。二要逐步转变经营理念。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市场。践行“技术的营销”理念。引领发展方向,瞄准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影响力大的超大直径盾构项目。三要完善经营要素建设。完善企业资质,加强储备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加强工程业绩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经营队伍建设。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四要稳步推进海外经营。建立不同国别的市场预警等级,提高不同国别的经营能力。对海外项目建立连续的评价机制。五要规范投资经营行为。提高商务运作层级和深度。探索投融资模式创新。积极推进产业链投资。六要提高经营工作质量。提升经营源头质量,坚守经营底线和红线,杜绝承揽大额及高比例垫资项目。重视标书中暗藏的风险。继续加强高层拜访和立体对接。建立健全客户分类管理及评价制度。正确处理好考核与激励的关系。研究制定经营后评价和奖惩制度。
  2.狠抓项目管理,在管好项目、提高效益上下功夫。一要高度重视信用评价。大力推行内部信用评价,建立完善区域内子分公司淘汰机制。二要狠抓施工过程管控。持续开展预警管理。强化工期进度信誉等目标管控。加大对重难项目的技术支持力度。高度重视收尾项目管理。三要积极推动工艺创新。将重点工艺向施工工序延伸。持续深入开展隧道超欠挖和混凝土品质提升活动。对拟开通铁路项目专项督导,确保按时按质交付运营。四要深化项目分色分级管理。科学界定“红、橙、蓝”三色分级,实现差异化管理。加大奖罚力度。五要深入践行“宏微观”成本管理理念。宏观层面要在标段选择和投标报价上创造盈利空间;微观层面要摸清项目成本真实数据,及时下达责任成本目标,在施组方案、工程进度上发挥龙头作用。六要坚决打赢治亏与压减三年攻坚战。围绕“清诊治惩防”,严肃治亏措施,狠抓缺陷整治、工程分包等关键环节。开展成本稽查。启动问询追责程序,确保前期测算测得准、施工成本抓得住。
  (三)拉动三个引擎,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1.科研技术创新。一要引领行业技术最前端。深化隧道及地下工程理论创新,加强对可能引发交通产业变革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研究。组织好集团公司第五届科技大会。二要抢占隧道技术制高点。全力推进智能互联,驱动大数据三期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围绕盾构TBM数字化掘进和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施工数据分析及专家决策等开展研究。持续推进盾构TBM智能化掘进技术发展。三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度。依托重点工程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进科技攻关。强化实用技术研究和平台实验功能,重视小改小革,助力科研成果转化。四要提升企业行业影响力。强化学会组织建设,打造“学术交流品牌会,提升行业话语权。五要进一步提高设计对企业的贡献度。加强设计项目全程管控,着力提高EPC项目设计管理水平。
  2.管理机制创新。一要对标世界一流开展管理提升。明确对标企业,学习先进创新管理办法。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落实和“十四五”规划企业。二要推进压减治亏工作。做好亏损企业治理。定期分阶段分批次对重点项目、红色预警项目开展成本稽查。三要推进考核体系改革。设置科学简约的考核指标,实现差异化精准考核。四要推进项目管理创新。加强过程检查和监督。践行“同权同股同责”的理念,优化项目管理模式。
  3.人力资源创新。一要强化关键人才培养。推行项目经理公开化、市场化竞聘选用。强化项目经理取证培训。多渠道加强技能人才的社会引进。二要深化薪酬改革。完善子分公司负责人薪酬激励与约束机制。坚持工资总额向效益高、贡献大的单位倾斜。三是创新员工队伍建设。为年轻干部搭建成长平台。做实导师带徒活动。实施前员工“归根”计划。
   (四)强化四个保障,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1.资源保障。一是完善内部市场调拨机制和集采机制,从源头上把控采购成本。二是推进盾构再制造和隧道施工成套装备开发,提高盾构经营积极性;立足重大险难工程,促进隧道施工智能成套装备的升级换代。三是强化大型设备、关键设备施工全过程管理。四是抓好物资采购和消耗关,加强物资材料的“进出用”全过程管理;多手段促降本增效;强化物资消耗管控,重点抓好混凝土的超耗管理。
  2.业财保障。一是树立“大财经”格局,推动财务共享与各业务平台的互通互联。二是强化财务的把关统揽职能。保障资金链源头安全;刚性落实“无预算不得支付、无合同不得支付、超预算不得支付”红线规定。三是降低企业刚性负债率。严控各单位金融产品使用,严肃资金上缴纪律。四是用好资本市场权益工具,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将财务资源从过去弥补亏损、维稳应急等低效无效投入,向项目成本压降、产业链上游开发、优质项目投入上转移。
  3.疫情防控及安全质量保障。一是从严落实防疫措施。突出抓好海外疫情防控。二是坚决执行安全管理措施。三是抓好质量管控,建立施工质量倒追机制。四是建立各级领导包保制度,明确责任人对重要危险源的检查督导。五是加强环水保管理,减少行政处罚、投诉。
  4.风险防控保障。一是防范法律合规风险,建立健全失信行为风险管理体制机制。二是防范国际业务风险,深化海外法律合规体制机制建设。三是防范债务风险,及时清理刚性到期债务。四是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强化企业审计监督功能,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五是加强党的建设防范廉政风险。今年各单位非生产经营性费用支出要较上年压减25%以上。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