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渝厦高铁重庆至黔江段通车
我集团助力渝东南跨入“高铁时代”

   重庆消息 6月27日,G2425次列车从重庆东站驶出,标志着由一处参建的渝厦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正式通车,渝东南全面迈入“高铁时代”,重庆主城到黔江最快仅需1小时。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渝厦通道的关键部分,新建正线长约250千米,设计时速350千米,设重庆东、巴南、南川北、水江西、武隆南、彭水西、黔江7座车站,是国内首条穿越喀斯特地貌、深入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高铁线路。  
  该线路的开通,终结了渝东南不通高铁的历史,让“蜀道难”成为过往,开启“黔途坦荡”新篇章。对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功能、推动武陵山区融入全国高铁网,以及激活渝东南特色旅游和乡村振兴,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处施工的站前12标位于重庆彭水县保家镇,正线全长19.805千米,主要工程为杨柳村隧道和保家镇隧道,总长19.773千米,占线路总长的99.84%,项目于2020年5月20日开工。施工中,项目面临进口危岩、岩溶、瓦斯、断层、浅埋及下穿国道、顺层偏压及膨胀岩变形等多重复杂地质挑战。  
  面对喀斯特地貌,项目团队以“引流、跨越、加固、注浆”方案创新施工。保家镇隧道共揭示48处溶洞,最大竖井深超350米,通过自下而上施工及多层回填、浇筑与封闭处理,安全穿越溶洞区。  
  杨柳村隧道进口段浅埋穿居民区及319国道,距房屋最近仅40米。项目团队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控爆开挖,单次进尺1.0~1.2米,微差爆破将震动控制在2.5厘米/秒内,结合自动化监测动态调参,实现全流程安全管控。  
  针对杨柳村隧道日均3.3~3.8万立方米的涌水难题,项目团队构建“预警—疏排—封堵—分流—支护—防护”六维处置体系,应用TSP+地质雷达+瞬变电磁三维探测提前锁定富水断层,通过排水、注浆、修建泄水洞等措施,使水压下降60%、涌水量减少至40%,从源头缓解正洞压力。  
  项目还依托三臂凿岩台车、湿喷机械手等智能装备,打造全工序机械作业体系,钻孔效率提升50%、粉尘降低60%、单作业面工期缩短50%,衬砌合格率达100%且精度控制在±3毫米,劳动强度降低70%,实现工程提质增效。  
  列车穿梭于武陵山群峰之间,不仅践行着中铁隧道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承诺,更展现了中隧方案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价值。 (方源)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