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分公司 张燕伟
当银幕上焦三爷颤抖的手指抚过唢呐杆,那曲《百鸟朝凤》穿越时空,与隧道里轰鸣的钻机声交织成动人的交响。作为新时代的隧道人,我在这部电影里读懂了属于我们的忠诚与担当。
焦三爷将唢呐视为生命的一部分,煤油灯下反复擦拭的镜头,让我想起汉十二工区的老王头。这位在隧道行业深耕二十余载的施工员,总说“风钻就是我们的唢呐杆”。那年谷城隧道塌方,他带着开挖班连续奋战72小时,沾满泥浆的工装下,是与焦三爷跪守祠堂同样倔强的脊梁。他们守护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忠诚担当”的职业信仰。
游天鸣风雪追师的场景,让我忆起谷城隧道攻坚的寒冬。零下十度的环境里,有位年轻技术员连续24小时盯守掌子面,出洞时睫毛结满冰碴的模样,与电影中唢呐班暴雨演奏的场景形成奇妙互文。我们在千米岩层间打通的不仅是隧道,更是新时代隧道工人的精神脊梁。
影片结尾游天鸣在空荡的麦场吹响唢呐,那曲悠扬穿透时空。在我们的隧道工地,传承同样在延续:95后测量员小李跟着师傅学了三年,已能独立完成复杂贯通测量;女工程师小陈扎根高原隧道五载,用青春诠释“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这些平凡身影,正以新时代的“唢呐声”谱写交通强国的壮美乐章。
摩挲着工装口袋里的共产党员徽章,我的耳边又响起焦三爷的话:“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我们在千米岩层下书写的忠诚、在崇山峻岭间诠释的担当,何尝不是献给祖国最动人的“百鸟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