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目标,高标准谋划战略布局
1.坚持强化“八八四八”战略引领。
“八八四八”战略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必须久久为功、长期坚持。“八大体系”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构架,旨在守正创新、固本培元;“八大任务”是企业管理的重心关键,旨在锻长板、扬优势;“四个领域创新”是企业管理的活力释放,旨在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八大能力提升”是企业发展的价值升华,旨在固化于制、实化于行。推动“八八四八”战略的迭代深化和螺旋上升,持续发挥引领作用。
2.加快打造“三大核心产业”优势高地。
大盾构产业持续聚焦品牌打造、管理提升和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智能建造进入全系统高阶状态,实现人机无障碍交互。钻爆法隧道机械化配套进入全谱系工装高级版本,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工装技术体系和系列产品。以地下智慧停车场为引领的地下空间开发迈入全价值链高度发育期,依托地下智慧停车场投建营各环节的能力提升,把企业加快打造成为领先的静态智慧交通投建营服务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服务商。
3.加速推动发展质态转换。
推动由传统施工向数智建造的方式转变,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隧道产业数智化和数智隧道产业化。推动由国内思维向全球思维的理念转变,持续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深度融入国际市场,主导或参与国际隧道产业标准制定,努力成为隧道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承包商。推动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管理技术型企业的模态转变,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和新型劳动资料,成为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技术管理赋能增值服务商。
4.全力推进现代新型企业建设。
坚持市场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行业周期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破除影响隧道产业新质进程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高端化,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条现代化水平,大力培育战新产业,积极探索未来产业,持续拓展生态空间。坚持归核化,优化调整成员企业功能定位,实现不同业务单元的战略协同、专业协同。坚持差异化,强化主力工程公司特色产品培育,持续打造拳头产品;强化专业工程公司服务主业能力,持续提升综合大标段运作水平;强化功能型公司赋能主业能力,助力项目降本增效。坚持国际化,坚定“大海外”发展方向,选择有规模体量、技术门槛、专业难度和可靠现金流的隧道项目,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海外业务。
(二)积微速成,擂响能级跃迁的奋进战鼓
1.实施稳盘强势行动,全面提升市场拓展能力。
深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推动经营资源向首位度、集中度和大体量领域集聚。增强培育市场能力,主动适应客户对“一揽子”“一站式”方案需求,变单一隧道产品建设者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发挥投资经营牵引作用,进一步增强“投”的资金价值思维,“建”的项目管理思维和“营”的商业运行思维。保持大盾构领域领先地位,发挥企业核心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提升大盾构/TBM建造市场绝对占有率和话语权。
2.实施产业焕新行动,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加快壮大战新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与战新产业融合发展。谋划布局未来产业,重点推进深海深地、城市深部地下空间等前沿技术研究,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加强特种能力建设,以特种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业务、巩固新优势。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主持参与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编制,提升行业影响力和制度话语权。
3.实施提质增效行动,全面提升项目管控能力。
坚持协同发展聚效,推动子分公司协同高质量发展。坚持大商务过程创效,全面增强项目成本总体管控能力。坚持生产管理增效,全面把控项目履约风险,定期梳理工期目标和资源配置、人员状态匹配度,为项目施工生产提供便利条件。坚持常态治安固效,构建齐抓共管“大安全”格局。坚持节流堵漏谋效,增强法律意识、坚守合规底线,全面防范重大风险。
4.实施科技跃升行动,全面提升驱动引擎能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创新驱动提供制度支撑。抓好“三大核心产业”198项重点任务落实,各层级、各单位要始终统一认识、坚决行动,聚焦任务目标、强化协同攻关。精心打造“隧智汇”品牌,引领中国隧道建设全面进入智能时代。借“外脑”聚“内力”,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构建强大的科技创新供给体系。完善“中试+”生态,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5.实施海外双优行动,全面提升国际拓展能力。
突出提升海外市场开拓力,坚定不移走主责主业和效益优先的海外发展道路,着力构建体系完备、运行高效的境外经营管理体系。突出提升海外项目管控力,快速形成境外项目与后台管理深度沟通、反馈及时的良性运行秩序。突出提升国际影响力,深度参与有全球影响力、有价值创造力、有品牌塑造力的世界级项目建设。积极通过世界隧道大会、海外行业技术交流论坛等重大平台,发出中国隧道声音。
6.实施治理提升行动,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着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准确把握各治理主体的职能定位,健全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治理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加强基础管理,下功夫解决企业经营生产、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力推进瘦身健体,全面加强组织适应性建设,进一步精简两级本部机构职能,合理压降用工成本,不断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三)忠诚担当,厚植党建引领的优势胜势
1.大力推进政治领航工程,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筑牢政治忠诚,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政治担当,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保持政治定力,扎实做好各个阶段工作,担当国之重任、服务国之大者。严明政治纪律,将党纪学习教育同党性教育、日常管理、组织生活等融合。
2.大力推进思想铸魂工程,凝聚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
持续提升“第一议题”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质量,形成接件即办、学习研办、明责专办、跟踪督办的全链条工作体系。增强理论自觉,提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坚持学以致用,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建设行业领军世界领先企业的生动实践。
3.大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筑牢全面过硬的基层堡垒。
务实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建立与企业改革相适应的基层党建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打造“三基建设”升级版,构建“八位一体”党建工作格局。推动党建与经营生产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党的领导目标、党建工作职能、企业治理功能、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统一、融合贯通。
4.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工程,锻造务实担当的干部人才队伍。
坚持国有企业20字好干部标准,稳步提升领导班子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加强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后备专家人才培养工程,统筹推进“八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建设取得新突破。强化关键岗位人才培养,持续深化“大培训”升级,创新发展“鲲鹏计划”,拓展人才分院建设,打造具有隧道局特色的工程项目人才培养基地。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选人用人和激励机制。
5.大力推进廉洁筑堤工程,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深化“大监督”工作格局,建立健全风险共查、计划共商、资源共建、信息共享、成果共用体制机制。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努力把执纪监督成果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持续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提升巡察工作规范化水平,推动巡察工作向深拓展、向专发力、向下延伸。
6.大力推进赋能提质工程,持续提升“隧”文化影响力。
唱响主流强音,持续完善新媒体矩阵,全面唱响中铁隧道好声音。充分发挥隧道侠IP作用,让中铁隧道代言中国隧道。提升文化供给质量,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隧道行业图书馆,抓好《隧文典》的落地实施,持续提升全集团项目文化形象统一度。强化隧道品牌传播,深挖博物馆丰富内涵,开发展示企业品牌特色的文化产品,持续提升博物馆的运营能力。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守牢意识形态阵地防线。
7.大力推进群团聚力工程,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培养和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隧道局大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深化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励和引导广大职工争做技术能手、安全标兵、劳动模范。坚持用心用情服务职工,打通服务职工的新途径,以服务实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赢得人心。凝聚青年奋进力量,积极搭建青年成长舞台,激励青年勇担青春建功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