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活着的本质,就是一步步向前
□隧道股份 张芳
  余华在《活着》中写道:“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务而活着。”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生的价值是属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属于别人的看法。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这部作品以中国20世纪的历史背景为底色,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社会变革,福贵从富裕的地主之子最终变成了孤身一人。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认为福贵的一生只能用一个“惨”字形容。年轻时候他好赌成性,家财散尽,导致其父被气死、其子因抽血而亡、其女因高烧至哑、其妻生了软骨病,好不容易给女儿讨了一门亲事,其女也大出血而亡,女婿在工作时被水泥板砸死,孙子也因为饥饿吃太多豆子被撑死,最后,福贵只能和老牛相伴。
  故事的结尾写道:“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是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影子来临。”故事里的人已经释怀了,故事外的人却还在感叹这悲惨人生。
  有一天,我偶然间看到余华的一段视频。他说:“活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余华看来,福贵并不是一个悲剧人物。他说,如果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福贵的一生,那么除了无尽的苦难,没有什么。然而,如果我们换个视角,让福贵亲自来讲述他自己的故事,那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他会告诉你,他曾经拥有过爱他的父母、温柔贤惠的妻子、乖巧懂事的女儿、善良勇敢的儿子。若有人问他,你的生活都这么苦了,你为何能够活着,也许他会说,活着就是活着,没有那么多道理,苦难就是苦难,没有那么多感慨。
  初读只觉福贵一生坎坷,再读却从中体会到了苦难中的一些小温暖,也更能明白活着的意义。活着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感受,而不在于别人的看法。小时候,父母、亲戚和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再结婚生子,这样就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这样真的幸福吗?有的人家财万贯,却也不一定幸福,有的人身居陋室,却悠然自得。这不正是需要自身的感受吗?
  史铁生曾说过,“值得歌颂的不是苦难,而是未在苦难中沉沦。”世界上的很多苦难都是没有道理的,而我们需要的是热爱生活。活着是追求活着的过程,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意味着命运在向你招手,让你去往更好的地方,更高的境界!我们的一生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勇敢地活着,谱写着自己的篇章,做自己的主角。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