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我的中隧情缘
□二处 陈晓娟
  我的人生很大一部分都是和铁路有关的:在铁路建设工地出生、在建设工地长大、就读于铁路学校。自从1989年6月我被技校分配到大秦铁路天马山隧道建设工地实习,如今,我在中铁隧道局的职业生涯已经走过36年,我和我的家人见证了企业一步步的发展。
  我的父亲在成昆铁路修建时成为一名光荣的铁路工人,后转战湘黔铁路建设。湘黔铁路蜿蜒于武陵山和苗岭的群峰深谷中,沿途地势险峻,地质复杂,建设任务艰巨。六七十年代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全靠手抬肩挑,恶虐环境下工伤和病魔缠绕着工人们。山里中草药多,父亲便利用工作之余帮助同事们治病疗伤,祖传的中医知识在此间派上用场。在当时文化程度普遍低下的工地,父亲因为有这一技之长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工地医生。湘黔铁路建成后,父亲被保送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学校学习深造,毕业后父亲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先后在焦柳铁路、衡广复线、大秦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为工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1990年,我被学校分配到大秦铁路天马山隧道工地实习,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中铁隧道人。大山深处,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当时和几个同学到工地报到,火车、汽车辗转几次才能到达。隧道开挖是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过程,中铁隧道人毅然地走进黑暗,在暗无天日的大山深处掘进向前,用汗水和血肉之躯,一点一点朝着胜利的曙光前行。还记得当天马山隧道贯通时,一束光线穿过隧道,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欣喜和自豪,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这一刻,施工过程中曾遇到的涌水、泥石流、塌方都被他们抛在了脑后。此后,我参加了北京地下直径线、青岛地铁2号线、北京地铁15号线安立路站、北京地铁8号线王府井站等工程建设,还在修配厂和医院工作过。无论在大山深处还是繁华的城市,我始终以自己是中铁隧道人为荣,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慕然回首,从父辈参加的西南大三线建设,到衡广复线大瑶山、大秦铁路军都山隧道建设,再到我们这一代人参加的南渝西秦岭隧道建设等,一代代中铁隧道人始终传承“开路先锋”精神,铭记“忠诚担当”嘱托,践行“隧贯山河 道通天下”使命,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引领我国隧道施工技术实现一次次跨越,在中国铁路网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