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浅谈安全管理“三步走”
□隧道股份 周凯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安全管理方面下足了工夫,比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应急能力等等……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会有形形色色的违章事故发生,如何让安全管理落在实处呢?我认为要分“三步走”,即:通过重安全教育让员工想干、通过系统技能培训让员工会干、通过强安全执行来让员工能干。
  重安全教育,提升思想认识和敬畏意识。要提升员工的思想认识,强化敬畏意识,让员工从思想深处感受到不重视安全工作的可怕,让员工的安全弦紧绷,以这种谨小慎微思想来指导施工作业行为安全。
  三级安全教育,每年的安全再教育、专项培训,形式很多,内容很广,但效果并不理想。新员工的文化程度、素质、性格等各方面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员工今天还在家背起锄头田间劳作,明天一个招工信息就奔赴到了施工单位。职场“小白”就如同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他的意识、习惯、安全观的养成完全靠不断教育、不断引导而逐步塑造的,这种意识的优与缺将会决定后续的安全管理形势是否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如何搞好安全教育培训?一在内容。培训内容既要符合相关规定,又要密切贴近现场实际,这需要我们在安全教育培训之前将课件做实做细,少点套话、多些干货。二在形式。做好课件的同时,要提前筹划好授课形式,有创意有新意,比如:“干货+案例”相结合、以一个幽默笑话、图片来表达等等,要能吸引住“小白”的眼球与注意力,提高培训质量。三在“纳言”。让一线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中,集思广益、对症下药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依靠最基础的信息,以接地气的方式培训,从而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在验证。从实际效果来看,传统的试卷考核效果不尽如人意,可以将授课重点罗列出来,授课老师问、参培人员讲,角色转换,打开参培人员的思维与“话匣子”。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你讲十句他可能记不住,他讲的全能记心里”。
  强技能教育,提升技术水平和操作要领。意识培养是基础,技能教育是关键。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了“海因里希法则”: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非常可能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事故。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的施工单位很多岗位都已由“劳动型”转化为“技能技术型”,有很大部分事故是由于技术水平不到位、不清楚技术要求、没掌握操作规程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技术技能教育尤为重要。
  要以“考驾照”模式对员工开展技能培训。科目一:理论学习。工程施工是一个动态过程,施工的方案、交底等基础性资料也要随着工程的改变作出贴近施工实际的相应调整,进而要进行宣贯交底,理论学习到位。各种机具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的背后都是“血的教训”,但由于技术理论水平不到位导致的事故发生依旧层出不穷,不知道规程、标准,就埋下了事故隐患,理论学习因此要强化。科目二:实操培训。操作水平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利用“师带徒”等方式“手把手、一对一”实际教学,掌握操作技巧与应急处置,从根源上就养成正确操作的好习惯。科目三:综合实际操作。经过实操培训后,成立考核小组,对理论、实操进行考核,达到上岗要求后方可上岗作业。科四目:不断提升。安全的本质就是规范操作,消除“三违”,因此,要掀起“技术保安全”潮流,让员工懂得规范、要求,让他会
干。
  强安全执行,做好制度管理和隐患排查。纵使通过安全意识培养与技能水平培训,依然会有个别“胆大”之人。严格的监督管理的前提要将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制度标准做实做细,明确清楚,过程中夯实“管监”分离中管与监的责任,深入做好隐患排查工作与过程监督管理,以达到查漏补缺,过程纠偏,做到安全管控双重预防,用制度约束、激励员工能干好安全工作。
  “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安全生产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充分体现,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从严治安要像从严治党一样,不能有丝毫松懈。持续构建教育-落实-纠偏循环联动模式,实现安全管治能力现代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