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19日,我来到崇太长江隧道项目部报到,项目部热情地迎接了我们。我的师傅是项目总工翟志国,他待人亲切随和,指导我的工作,关心我的生活。在崇太长江隧道项目部这个大家庭里,我感到了家庭般的温馨和家人般的关怀。
经过近一周的理论培训,我开始上岗见习。作为一位刚从学校实验室走出来的研究生,刚开始进入工地还是很不适应的。在施工现场,我们面对的是炎热、噪音、粉尘、降雨、泥泞等艰苦的环境。不得不承认,这绝对是一份十分“接地气”的工作:每天和隧道工人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泥浆、水泥、钢筋、机械、电缆间摸爬滚打。
既来之,则安之。见习的第一个月,由工程部副部长和技术员带领我在一般明挖段、后配套明挖段和钢筋加工中心见习。期间我逐渐掌握了明挖段的基本施工工序和技术要点,熟悉了钢筋加工中心的钢筋加工机床及钢筋加工工艺和卡控要点。
在一般明挖段,我经历过一件有意义、难以忘怀的事情。一天下午,天空突然下起大雨,且雨势愈发猛烈,不多时便转为暴雨。施工现场的土坡被雨水冲出了一道道沟壑,场地变得泥泞不堪。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得不暂时离开施工现场,寻找避雨的场所。然而,负责给钢支撑加压的工人却没有撤离的打算,为了不耽误工期,他们决定冒着暴雨完成最后一道钢支撑的加压任务。情急时刻,我把手中的雨伞借给了其中一名工人,而这名工人却将雨伞撑在了加压油泵上,以确保加压油泵在暴雨中安全正常地工作。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工人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敬业精神。
在一般明挖段学习了一个月后,我被调到了管片预制厂进行轮岗学习。在这里,我主要负责的是管片脱模后的破损及缺陷情况记录,以及其他重要环节的盯控。每天我都会把破损及缺陷的管片拍照并辅以文字描述记录下来,并汇总形成管片缺陷及修补台账、管片破损记录等报表信息。
这样的工作看似简单重复、枯燥无味,但通过近一个月的管片缺陷情况的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我总结出了管片的破损规律以及管片破损的影响因素。
在结束了白天忙碌的现场技术值班后,我利用闲暇时间自主学习、了解企业相关文件及规章制度,阅读施工图纸及技术交底。通过阅读企业的相关文件及规章制度,我详细了解了企业相关领域的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增强了自我规则意识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通过阅读施工图纸、技术交底并结合现场见习,我深入地了解了各关键施工工序的技术要点,同时也认识到了理论在实际施工中该如何结合实际,统筹协调。
三个月的见习结束,我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中铁隧道局员工了。我深深地明白,成为正式员工意味着我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肩挑更多的重担。我应该继续保持勤奋、谦虚的作风,继续向优秀老员工学习专业技术,争取早点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骨干员工。想到这里,胸中豪迈之情油然而生,遂作即兴作诗一首:打过长江去,隧贯崇太道。天下山河通,风流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