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所著的长篇小说,该书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背景,通过社会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展现了时代历史进程中普通人所经历的艰难曲折,谱写了一曲平凡人的生命赞歌。其中主人公孙少平更是一位深入人心的角色。
他出身贫苦的农村家庭,但从小就怀揣对知识的渴望。即便面对艰苦的生活与残酷的现实,他仍不断努力学习,积极面对生活。他的理想并非多么高远,只是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让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正是这份对理想的执着和对奋斗的坚持,让他在平凡的世界中最终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平凡但不平庸,在孙少平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他的理想初心、责任担当、以及奋斗与实干精神都深深烙印在我们脑海之中。
没有任何人的成长会是一帆风顺的。与身处那个年代的孙少平相比,新时代的我们也时常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而我们所需要的正是孙少平这般勇于面对问题、克服困难、积极奋进的精神。
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在琐碎的生活中得到升华。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即使环境与大平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始终在于自己。无论身处何处,若一个人心里坚定,有理想有目标,有积极向上的心,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总会从中收获些什么。
来到一个新环境,接受一个新环境,适应一个新环境。从开始求职至来到项目之前,我的心总是忐忑不安的。或许是求职时听到太多“施工单位很辛苦的”“环境很艰苦啊”“女孩子在这里肯定待不下去”“很多大学生过来没多久就跑回家了”等等负面的声音,我对自己即将面对的一切感到十分恐惧。
然而事实上,在来到南珠中城际项目2标项目的一个多月里,我觉得身边的一切并非像网上所描述的那样“可怕”,人总是要亲身去尝试的。我逐渐适应当下的环境,明确自己的位置,开始学着去完成一些部门的工作。刚刚从校园走出的我,对工作内容并不那么熟悉,总是遇到各种各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但事实上,这些问题有时却是我们成长的契机,积极主动向前辈们请教,不断从问题中总结学习,巩固自己的知识基础,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将有很大的帮助。
“纸上得来终觉浅”。现场的环境比较“艰苦”,却是最适合学习的地方。像是推开新世界的大门,我喜欢时不时去现场看看,认识每一台设备和它们的工作用途,观察工人们在做些什么,熟悉施工工序,遇到不懂的便就近找人去问,得到答案后恍然大悟。相比书本中枯燥的文字,这一切让我觉得新奇有趣,也更有动力去积极地钻研和学习。我明显感受到,许多以前在课上听了多遍却难以搞懂的问题,在你身处现场去看时,似乎都会迎刃而解。长此以往,不断沉淀与积累,我想即使平凡的岗位也能够创造不凡的个人价值。
我认为《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流传广泛,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关键在于它对现实世界最真实的映射。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年轻人对奋斗、对理想的执着总是相似的,他们的经历与书中主角有许多共通之处,书中故事仿佛就切切实实发生在身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代的我们拥有更好的条件,也更应保持对理想的追求,勇于承担责任,用实际行动去改变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将中国青年奋斗、实干的精神力量传承下去,在平凡的世界中创造不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