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4日
大车沟纪事
□二处 张学用
文章字数:3386    文章浏览数:499
  癸卯年农历癸卯仲秋,我有幸来到了阜平大车沟雄忻高铁隧道工程5标段2号井施工工地工作,被隧道工人们“隧贯山河、道通天下”的磅礴气势、高超智慧、雄厚实力和坚韧品质所深深震撼并折服,遂欣然命笔题作如下:
  千锤万凿穿太行,
  天堑通途一线光。
  群山难锁愚公志,
  铁隧工人谱华章!
                            ——题记
  初来乍到大车沟
  金秋送爽,大枣飘香。平生第一次踏上了阜平这块红色土地,第一次来到施工工地所在的大车沟。山路崎岖,满眼松翠,鸟语花香,景色怡人,小溪淙淙,福地洞天,如若不完全处于工作,这也真真是避暑休闲的好地方。
  大车沟的山沟两侧山峦夹峙苍松翠柏植被茂密,山沟中间怪石嶙峋山溪清冽奔淌不息,这山上的灌木本为野生,而山上的松柏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在太行山区飞播造林的丰硕成就。山上松树,粗的已经成材,细的也已有碗口粗细。这里原先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有十几二十几户人家,若不是雄忻高铁穿山而过,这个深藏在太行深处的小山沟村,说不定就要在沉寂中走向消失了,绝不会有现在灯火通明、热火朝天的一番热闹景象。
  在大车沟工地,机械的轰鸣声与工人们的喧嚣交织成一曲劳动的交响乐。黎明破晓时,太行山的轮廓在朝阳的照耀下逐渐清晰,施工现场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巨大的挖掘机和吊车在工程师的指挥下协调作业。面对着坚硬的岩石和复杂的地质结构,技术团队不断调整策略,采用先进的钻掘技术和支护系统来确保施工安全。在这里,每位工人都是整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穿梭在机械和钢铁结构之间,无论是在烈日下汗流浃背,还是在寒风中坚守岗位,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专业精神。他们的辛勤劳动不仅体现在每一锤每一凿上,更凝聚在这一项项克服技术难题的成就中。这里,不仅是一座正在建设的工程奇迹,也是人类智慧和勤劳精神的生动展现。
  高铁隧道链接起的红色记忆
  初来大车沟隧道工地,我就遇到了好多四川人,他们或为项目部工作人员,或为来冀务工农民。沟通交流中,满耳满嘴的地地道道四川话。好在笔者早年当兵,听惯了首长战友们的四川话,沟通交流起来并无障碍。
  在我同他们的日常闲聊中,自然也就避不开聂帅、刘帅、邓公等四川籍老一辈革命家们曾经在保定、阜平等太行山区的战斗经历和同笔者家乡曲阳的历史渊源。特别是在阜平这片曾经浸透着革命先烈们青春热血的红色土地上,就曾经有无数的四川籍热血男儿们的足迹踏过、故事留下。我对他们说:阜平和曲阳都属革命老区,同属过去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们所亲手创建的晋察冀边区的第七区。在阜平、曲阳甚至是大车沟的这一片土地上,到处都留有过去八路军四川籍英雄烈士们的足迹和故事。也正是他们,在那种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打下来了这片红色江山,创建了根据地,建立了新中国。
  有人说:新中国是从西柏坡走出来的。但要我说,新中国又何尝不是从城南庄走出来的呢?
  每当我漫步在这山山水水时,仿佛又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的战火硝烟,又看到了那一支从远处朝我走来的虽衣衫褴褛、但目光坚定的英雄军队!面对青山,我无语凝噎。
  我实在不知道:这究竟是我个人的一种幻觉呢,还是历史真实的再次轮回?
  时过境迁、抚今追昔,不由让我想起了那首歌: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
  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
  也由此,更让我对唐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句诗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和感受,也让我再次更深切地感受到了那包含其中的苍凉与悲壮。
  施工路秒变“致富路”
  自去年10月份入场施工以来,项目部投入巨资新辟了一条长达10.2公里的盘山施工路。恰逢今年九月,大车沟当地山场酸枣成熟采摘收获季,让我们所修的这条盘山路瞬间变成了当地农民们的“致富路”:每天一大早,就有好多当地村民驾驶着各种车辆向大车沟施工路上涌来。每当太阳落山,他们又满载着一天的收获从这里回去。
  通过笔者与当地上山采摘酸枣的村民们沟通了解到:随着最近几年阜平当地酸枣汁加工产业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以及全国中草药行业的全面复苏,阜平酸枣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逐年攀升。特别是今年秋天,当地新鲜酸枣的收购价,已然涨到了每市斤11-12元的历史最高位。这对于每人每天都能轻松采摘到30-50斤左右酸枣的当地农民来说,可算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据当地的工地通勤车司机介绍,大车沟周边村民仅这一个10天半月的酸枣采摘季,每家每户就能普遍增收1-3万元不等。去年大车沟至不老树10公里盘山施工路的开通,更是为当地群众采摘致富提供了方便、增添了助力。如此看来,咱老祖宗常说的“要想富,先修路”,的的确确是金玉良言。
  除此之外,当地村民还能通过每年的春秋两季上山采挖药材,以及秋天阴雨季上山采摘松蘑、种植蘑菇等增加收入。据通勤车司机介绍,他们村有一位采药高手,每年仅凭在当地山林里采挖药材纯收入就高达10多万元。而这,不恰恰印证了习主席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寒冬工地庆功宴
  立冬刚过,凛冬即至;昼暖夜寒,流水浮冰。
  因为绝对海拔,大车沟的冬天似乎比周边其它地方都来得更早一些,也更冷一些。但在11月24日、25日大车沟工地生活区的职工食堂内,却是热气腾腾:刚下班的大车沟工地的员工们,脱下来一身泥泞肮脏的工作服,换上了各式各样的保暖防寒服,端起了盛着热气腾腾的清炖羊肉的大碗,大快朵颐。虽然这顿庆功宴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美酒佳肴,甚至是还略显寒酸,但洋溢在工人们脸上的,不是辛苦劳作后的疲惫,而是大饱口福后的幸福。
  要说起来这顿庆功宴,源自大车沟工地各班组提前完成施工任务,于是乎,项目部领导从大车沟当地的养殖户那里购买了两只本地山羊,全须全尾地犒赏大家。正所谓瓜子虽小暖人心,在这天寒地冻的大车沟冬天,能让全体员工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清炖羊肉,不正是对全项目部上下一个月来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吗?
  自从今年5月份大车沟隧道掘进施工以来,项目部领导就根据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施工环境艰苦、质量要求高的工程特点,特别制定了“重质量、保安全,以效率、换效益”的施工方略。隧道开挖仅仅5个多月,就已经安全、顺利完成了700多米的隧道掘进进尺,也创造了雄忻高铁5标段隧道施工1个月安全进尺200米的新纪录,为项目部从容应对即将到来的大雪封山或者其它极端不利施工条件争取了时间、换得了空间。
  在大车沟的思考
  每次见证大车沟的点点滴滴,总是会感叹,毛主席当年所提出的“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到生产的第一线去”永远是我们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宝。在今年二十大结束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李强总理所提出的“坐在办公室里看到的都是问题,走出办公室看到的都是方法”这句话,跟毛主席当年的号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就大车沟的乡村振兴、长期发展和未来发展而言,我觉得应长期坚持“立足本地、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要同当地的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产业规划等利民富民事业一体考量、统筹考虑、长远考虑。如此,才能让我们国家的所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挥出其应有的社会综合效益和长期效用。
  我也看到,大车沟项目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他们把做深、做细、做实员工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作是提升大车沟整体施工队伍生产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方法,而让员工们吃好、住好,工作好、休息好,关心员工工作困难、生活困难、家庭困难,也是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更是切身躬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比单纯物质奖励更加有效、更加有凝聚力的战斗力和生产力!
  后记
  来到大车沟工地已经快三个月了。近三个月来,所见所闻、感慨良多。在这一群看上去普普通通、朴实无华的工人们面前,我既算长者、也算新兵;既是大哥、更是学生。与工地的工人相处久了,与这片土地相处久了,我觉得他们平凡得不再平凡、普通得不再普通,可他们的平凡,总会让我感动;他们的普通,时不时让我落泪。面对他们,我自感渺小。近三个月来,既有领导们的关怀让我感动,也有工友们的友谊让我难忘。借此篇末,请允许我谨以此篇纪事,向他们表达我个人最崇高的敬意!正所谓情深缘浅,有些人、有些事,也许错过了就是一生。好在这个冬天,我有幸来到了阜平雄忻高铁工地,来到了大车沟。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