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消息 12月13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发布《关于命名2023年第一批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对依托教学、科研、生产和服务等机构,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的具有土木工程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功能的场馆、设施或场所进行命名表彰。《决定》指出,经前期申报、评审和公示等程序,包括隧道博物馆在内的6家单位最终成为首批获得命名表彰的单位。据了解,此次获得命名表彰的单位为2023-2027年度第一批“中国土木工程科普教育基地”,有效期至2027年。
“中国土木工程科普教育基地”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认定命名,并接受中国科协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业务指导,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指示精神,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提升社会化科普工作能力。经过命名表彰,相关单位将作为学会科普教育基地面向全国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供科普服务,将成为国家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续也将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组织下,积极参与到“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点科普活动中。
隧道博物馆是由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首座以隧道及地下工程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一期工程已于2021年4月建成投入运营,面积约1000平方米,占整个隧道博物馆5200平方米的五分之一。投入运营以来,隧道博物馆累计接待内外部参观800余批次,开展各类活动100余场次,参观人数超过30000余人次,已经成为一座集爱国主义教育、红色基因传承、科学知识普及、产学研结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也成为中国隧道建设辉煌历程的重要展示平台。
2022年5月,经过中国科协、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七部委联合评选,隧道博物馆成功获评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是隧道行业唯一获评的单位。2022年6月,获评首批中国中铁“开路先锋”文化教育基地。2023年11月,河南省总工会命名表彰第二批“河南省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隧道博物馆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接下来,隧道博物馆将有序加快二期建设进度,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将隧道博物馆建设成为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专业博物馆,不断丰富完善馆内各项展物展品,进一步提高运维服务水平,积极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场馆打造成为企业形象集中展示基地、世界隧道建设发展历史的展示窗口和平台,持续发挥爱党爱国爱企教育和行业示范辐射的功能作用。(张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