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忽然在新闻上得知成兰铁路将于2023年底全线通车,我内心十分激动。能有幸在2012年到2014年间参与成兰铁路的施工建设,我深感骄傲和自豪。回想起在成兰铁路施工建设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一切都仿佛近在昨日。
2012年12月29日上午,我在湖南沪昆项目部接到了三处紧急调动的通知,要求我在第二天务必赶到四川茂县报到。接到通知后,我一刻不敢耽误,和项目部一同调转的另外5人匆忙收拾好行李,马不停蹄地赶往茂县。
向山而行,遇见成兰 飞机在成都降落后,我们便驾车往川西北赶去,一头扎进大山的怀抱。沿着曲曲弯弯的老213国道,很快就到了山腰,向上能看到高耸入云的雪山顶,向下能望见川流不息的岷江,一头是亘古不变的宁静,一头是奔腾不息的岷江,若不是能望到对面山腰上的小村落,当真有与世隔绝之感。
不过,我当时参加工作已有十八九年,很清楚在这一座座山峰背后,多半是恶劣的自然地质环境和难以预测的掘进风险,成兰铁路建设,对于三处人来说,必然又是一项新挑战。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历经一天一夜,终于顺利抵达工地。
茂县位于四川西北部的川西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海拔在1500米以上,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茂县那凛冽的风、莫测的地震和泥石流等,即使现在回想起来,依然令我感到后怕。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茂县的风,松潘的葱。”由此可见,茂县的风并非简单的风,当地人称为“西羌午时风”,即中午之后才起风,有时刮起来特别迅猛有劲,有时却又懒散无力。赶到项目已是下午,茂县的风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冷冽寒风吹到浸骨的滋味。 这是因为茂县位于横断山系北段,河谷深邃,悬崖壁立,北有岷山,南有龙门山,西有邛崃山等山脉,有“峭峰插汉多阴谷”之称,干旱河谷空穴太多,容易起风。
深谷峭壁带给茂县的不仅仅是大风,还有各类难以预测的地质灾害,对于长期生活在龙门山地震断裂带的茂县人来说,地震就如家常便饭般常见。
还记得我第一次感受地震恰好是在深夜。睡梦中迷迷糊糊感觉床和房屋都在摇晃,被震醒后一晚上再没睡着。一开始确实难以适应,不过时间一长,经历的地震次数增多,我也就习惯了。
还有就是茂县的泥石流。由于项目驻地处于高山河谷地区,紧邻岷江和国道213线,公路两旁的山坡随时会有落石滚下,只要遭遇强降雨就会引发山洪泥石流,在路上经常都会看见山顶掉石和下雨引起的交通事故。
三处承建的是成兰铁路9标新建站前工程,正线全长21.3千米,主要工程有隧道2座、桥梁1座,隧道占标段总长度的99.2%,均由辅助坑道组织施工,分别是榴桐寨隧道2#横洞,平安隧道1#、2#、5#、6#横洞和3#斜井等六个工点,指挥部下设五个工区,合同工期为55个月。
成兰铁路横穿两大地震带(西秦岭地震带和龙门山地震带)、三大构造体系、四大地貌单元。9标的两座隧道均为极高风险隧道,隧道段内不良地质较多,软岩大变形段落长,不可预见风险多,灾害性地质类型,地质条件具有“四极三高”的显著特点。所谓“四极”是:地形切割极为强烈,构造条件极为复杂活跃,岩性条件极为软弱破碎,汶川地震效应极为显著。“三高”为:高地壳应力、高地震烈度、高地质灾害风险,给我们施工带来极大考验。
在国家修建青藏铁路时,专家们就将其比喻为在“冻豆腐”上修铁路,而成兰铁路更甚,是在“烂豆腐”上修铁路,而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的平安隧道正是成兰铁路建设所有困难的集大成点,同时也是当时我国西南地区第一铁路长隧。
迎风踏雪,敢打必胜 我当时在成兰指挥部任党组织副书记,按照项目领导班子的分工,对内负责工会、办公室等工作,对外主要负责协调征迁、宣传等工作。在对外工作中,通过跟当地政府的接触和实地走访,了解到茂县作为羌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征地拆迁工作面临政策性强、敏感度高、涉及面广、各地方村寨沟通条件复杂等困难。而征地拆迁工作是项目前期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制约项目整体工作的关键所在,征地拆迁工作能否顺利展开,会直接影响到整体项目施工生产的进度。
三处承建的标段横穿茂县石大关乡、叠溪镇两个乡镇。征地拆迁范围途经叠溪镇的较场村、小关子村、排山营、马脑项村,石大关乡的桃花村、石大关村等6个村庄,征地拆迁工作量大,征地范围内村民户数较多、民族成分复杂、沟通交流困难,因此该处征迁工作相对难度较大。
在项目部与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的持续跟进、沟通和多方推动下,2013年1月,政府、建设单位就茂县境内的5个标段召开了征迁动员会。会后的第二天,为了使拆迁工作按会议计划有序推进,项目征迁人员发扬三处“野战军”管理和落实业主“三盯三缝两主动”精神,立即展开了管段内各项目征地拆迁和对外协调、对接工作。
我们利用当时临时指挥部设在茂县县城的有利条件,早上顶着凛冽刺骨的寒风第一时间去县支铁办协调。我们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打开突破口,再以点带面开展工作。在地方政府及乡镇、村三级征地工作人员紧密配合下,我们的征拆工作不断地向好进展,最终我们成为在茂县境内五个标段中第一个成功进场的施工单位。
回看在成兰铁路的建设工作,我从个人工作中总结出两大工作要点。
一是积极主动地把工作做到点上、落到实处。当时,成兰指挥部和各工区征迁人员真正诠释了“不畏艰难、行动神速、协同作战、敢打必胜”的野战军精神,如今这种精神被进一步融入到三处的“九提倡九反对”中,这些都是我们这些老员工应该坚持学习和实践的。
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无论是前期工作,还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协调工作,我们都应该积极主动地联系地方政府,寻求帮助,以最妥帖有效的方式针对性地解决好项目遇到的困难。
在建设单位、当地政府、项目员工等多方共同努力下,项目整体征迁工作进展基本顺利,进场当月就实现产值140余万元,顺利完成前期筹备各项工作目标,这是成兰项目施工生产走在全线前列的原因,也为后续顺利实现各阶段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