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写作漫谈
□集团公司机关 包荣明
  汝意欲写诗,功夫在诗外。我大致将文章写作分为应用文和文学类写作。不论写应用文材料还是文学类文章,都需要“诗”外的功夫。这个过程如同树木的生长,枝叶向阳而生,根系深植厚壤。这是一种长期的积累,见效慢,但后劲足,对于形成看待事物的发展观和系统的写作方法论,提升写作能力非常重要。写好文章并非一时一日之功,要在日常就潜下心来积累,没有量的积累,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少年艰苦终生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要牢固树立多方涉猎、时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向时事政治学习,向经典作品学习,向身边人、身边事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贯穿历史,承载文明。在积累的同时深入思考,可以带来与文章作者心灵的共通感。滚烫的深入思考如同爱琴海域文明流逝的即兴素描,轻轻勾勒,便有海风呼啸,洪波涌起;潜心的静水流深,又如同羽扇纶巾,笑谈三国周郎,任他大江东去,浪淘英雄,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文章的“为时而著”、歌诗的“为事而作”,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文章写作者来说,生活中并不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写作者要坚持围绕问题导向,努力培养出发现问题、提出措施、解决问题、评价反馈的思维逻辑,PDCA模型就是比较有利的学习指引。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养成“笔耕不辍,钟情翰墨”的习惯,善于去捕捉文稿写作的“内功气息”和创作灵感,不论是严格的应用文写作还是给人诡谲莫测的文学创作,都作为“产品”和“作品”来打造。不论是应用文的写作,还是文学稿件的创作,都需要以现实作为阐述意象。在业余时间,我们可以针对工作中、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现象,采用应用文或者文学写作的不同文体、多种手法去展开内心的思考,在心里模拟打下腹稿,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徐徐前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主席说过:“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对于文章写作者,没有对实践论的深刻认识,就不可能流淌出高质量的文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要想获得思想境界的提升和文章写作质的飞跃,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必不可少,不满足于现状,不拘泥于本职工作,力争成为岗位上的“多面手”“岗位能手”。通晓知识、强化本领,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的辩证思路反复锤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不折不扣、脚踏实地写好每一篇文章,走好每一步路,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实现人生的进步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丰收。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