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分公司 郭利欣
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自我进步。《态度:大国工匠和他们的时代》一书,选取了10位在我国高铁、航天、港口、土木基建、建筑、传统手工业等领域的杰出工匠,通过对话形式,讲述了他们以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方式,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故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将自我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以奋斗者的姿态,不负青春韶华,更能看到他们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的专注执着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从“0”到“1”,这是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也是努力奋斗的结果。“只有热爱目前的岗位,才可能有更好的岗位来找你。有些年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不会成功的。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了,同事、领导才会逐步认识你、发现你,你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就是这么一步一个台阶成长起来的。”这是上海工匠学院院长、“抓斗大王”“创新先锋”包起帆在面对作者采访时说的一段话。在众多荣誉称号中,他将自己定位为“有出息的工人”。他从17岁开始就在码头当装卸工,因木材抓斗多次造成工人伤亡,他想要帮助广大工人从危险、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便下定决心进行工具创新。为了解决单索木材抓斗出现的打开和闭合的难题,他锲而不舍地三顾丰华圆珠笔厂,最终弄懂相通的原理,顺理成章地把圆珠笔的揿轮结构移植到抓斗的启闭结构中去,成功发明出单索木材抓斗,解决了人力装卸困境。“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付出很多努力却不一定有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以包起帆为代表的10位杰出工匠在最美好的年华岁月里,向下扎根工作一线,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最终向上开出阳光灿烂的花。
从“1”到“0”,这是荣誉归零的自我清醒,也是不断前行的指引。“人是要做一点事情的。”这是南仁东生前常说的话。为了让中国在天文行业位于强国之林,为了给“中国天眼”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台址,他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在中国西南大山里跋涉了十二年,终于在贵州省的喀斯特洼地找到了望远镜台址。
“盾构机掘进到哪里,未来的隧道之光就亮到哪里,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这是我集团有着11年驾龄的盾构主司机母永奇说的话。作为十一年的“地下工作者”,对于隧道工作的执着既是他的兴趣所在,又是“家国之爱”的传承。2016年10月,集团成立“母永奇盾构机操作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加身是肯定更是前行的动力,为了让工作室在科研方面有所成就,他又拼命地学习,带着工作室成员搞研究、下现场。多年以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工作室共完成创新成果30多项,现已成为“火车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鸟的翅膀系上了黄金,就再也飞不高了”。大国工匠不仅是有“矢志奋斗”的决心和“中国精度”的专注更是有着为了事业,淡泊名利、忘我奉献,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极致匠心”。
国之重器,重于千钧。大国工匠的精神贵在发扬,重在传承。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能在岗位上实现自我成长,实现人生的质变。希望我们在追逐大国工匠的闪耀光芒时,自己也能成为一寸光亮,既照亮前行路,也照亮来时路,不忘初心,方能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