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碴场恢复
日常水质检测
云南大理消息 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项目中的标志性工程,云南省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民生福祉工程。隧道股份承建的滇中引水香炉山隧洞末端全长26.54千米,多种不良地质叠加,是滇中引水工程施工难度最大的咽喉控制段之一。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滇中引水大理I段3标项目部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依法依规落实环水保要求,紧盯防污“卡脖子”难题,在规范弃碴场管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出实招,守护滇中“绿水青山”。
水土保持方面,项目部严格按照“先挡后弃、先排后弃、边施工边治理”的原则建设弃碴场,采用临时拦挡、苫盖等水土保持辅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和施工扬尘。对施工扰动区域的表土按“能剥尽剥”的原则进行剥离收集,做好表土保护和生态恢复。
隧洞排水方面,配置两台污泥压滤机对TBM掘进穿越岩溶管道、裂隙溶隙带及断裂带过程中产生的施工污水进行压滤处理,过滤的淤泥脱水干化后直接倒运至弃碴场,有效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沉淀物。强化沉淀池的水质检测,做到不达标不排放。
临建设施配置方面,安装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精准除污,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对污水深度净化,通过除磷脱氮消除生活污水中的杂质,让生活废水排放零污染。
施工管理方面,项目部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过程中减少人为扰动,原生地表能留尽留,减少机械开挖带来的破坏。
通过高质量、高标准实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滇中引水大理I段3标项目部形成了争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打造绿色典范工程的思想共识,把建设最美滇中生态线的目标牢牢嵌套在施工生产活动中。 (杨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