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全长34.538千米,其中斜井全长3870米,是国内在建铁路山岭隧道最长斜井。高黎贡山隧道具有“三高四活跃”特点,地热、地下水极为丰富,隧道内气温接近41℃,工人们头顶瀑布、脚泡热泉施工,身心经受着“水深火热”的考验。
大瑞铁路斜井工区青年突击队成立于项目开工初期,在上级团委和工区党支部的带领下,青年突击队聚焦现场问题,以技术攻关、科研立项、生产效益、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斗争精神,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逐步成长为一支能打胜仗、敢于亮剑的优秀青年集体。
技术先行,智斗极高地应力 随着隧道掘进、埋深加大,围岩情况更加多变,一些不可控因素甚至会导致初支掉块脱落、拱架变形。面对这些重大技术难题,青年突击队积极模拟拱架变形环境,研讨如何抵消致使拱架变形的外力,最终通过优化施工断面、调整支护参数、采用双层拱架、优化工艺工法、缩短封闭时间、实施初支补强及施作二衬等方法,防止了围岩进一步变形,同时增强对围岩监控量测力度。青年突击队还在预防围岩变形、缩短超前地质预报周期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方案研究与工艺工法实验,形成了一套大变形控制技术措施,确保了隧道施工稳步推进。
优化设备,勇斗大涌水 在隧道中施工作业就像在一门水帘下施展施工艺术,而斜井井身的反坡无疑会使抽排水成为巨大的难题。大涌水施工期间,隧道施工的每个作业面都有突击队员的身影,他们有的在指挥抽排水系统的布置,有的与工人一起抬管子。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加之利用工区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TSP地震波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及超前水平钻等,有效提高了预测范围及勘探效果。防排水设计遵循“防、排、截、堵”原则,详细探明前方富水情况,及时抽排水,尽可能减小施工风险。工区还修建了移动泵站和固定泵站,购置了450kw大功率排水设备,提高了工人劳保用品质量,制定了科学合理反坡排水方案,修建了污水沉淀池,最终成功贯穿了正线施工的小里程方向,基本消除了反坡排水的顾虑。
坚定意志,克服高地温高温作业无论对人还是对设备都有一定影响,实测数据显示,高黎贡山隧道施工以来岩温最高达35.7℃、最低33.1℃,环境温度最高达37.6℃、最低32.4℃。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如此高温会使得人体抗疲劳能力下降,作业水平降低。在出碴及初次支护过程中,内燃机械排气以及初期支护遇水散热效果也会受影响,从而使得机械设备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身处其中的青年突击队员们积极响应项目号召,采取在掌子面及其它高温施工地段增加局扇的方法,对已施工段进行注浆堵水,减少高温水出涌,从而减少热源。同时修建制冰厂,建设制冷库,在施工现场放置冰块,设立带空调的休息室,从而改善现场作业环境,提高人员、设备工作效率,确保了高黎贡山隧道顺利建设。
深化学习,服务项目发展 根据上级团委党史学习教育方案要求,青年突击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参加工区组织的“百年华诞颂党恩、领军奋进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并荣获团体二等奖。深度参与三处在工区举办的“学党史、体艰辛、炼意志、做贡献”主题教育暨第三期“知识遇见你我”素质提升活动,不断提升队员党史理论修养及政治素养。同时不断加强党史学习成效转化,针对滇西地区临近国界、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工区人员覆盖地区广等特点,青年突击队严格进行工区疫情防控安全培训及返岗人员疫情管控,同时和地方政府防疫政策方针联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推动工区复工复产。
青安担当,保障项目生产 由于斜井工区施工的特殊性,冬季防火、夏季防洪、隧道施工防溜坍成为施工安全管理的常态化内容。青年安全岗岗员们不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严格落实各项监督制度,积极协助工区开展各类安全应急演练,提高了员工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检验了员工的急救应变能力,提升了斜井工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截至目前,三处所承担的大瑞铁路一分部所剩工程量还有4000多米,挑战还在继续,高黎贡山隧道建设所遇到的困难也还未消失。但是有青年突击队在的地方,就有克服重重困难的毅力与决心,他们时刻准备着,随时听从组织的召唤,哪里有险情,哪里有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就往哪里去,用行动扬起一面“敢于斗争、勇于奉献”的鲜明旗帜。
(本栏目稿件由集团公司团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