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与企业改革发展同行
□市政公司 韦玉坤
  苏轼《晁错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老一辈隧道人即是如此。而回望隧道局四十余载峥嵘岁月,九千六百余公里山海相逢,一代代中隧人始终践行着崇高的企业使命,为党和国家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汗水。
  从军装到工装,从领路人到国家队,老一辈中铁隧道人从烽火战场走向建设一线,吹响了开路先锋的嘹亮号角,其中几多艰难又几多雄壮。正是因为一批又一批拓荒者的不懈拼搏,才撑起了隧道局的今天。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作为新时代的中隧青年,更应为隧道局的改革发展贡献青春的力量,努力在企业改革攻坚的关键时刻勇敢去拼、奔涌激情。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中隧青年要成为企业改革攻坚的接棒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很难想象40年前的中铁隧道局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从抗日武装侦察队到八路军独立团,从解放军到铁道兵,隧道局是一支身上继承着抗战烽火的红色基因、流淌着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血液的“尖刀兵”。直至197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铁道部4501工程指挥部,同年10月改组为铁道部隧道工程局。那时候的隧道局,对于投身祖国建设事业来说,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一个新的任务,肩负着“攻坚克险、创造明天”的光荣使命。正是这样一项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崇高事业,隧道局先辈们凭着“一腔孤勇”毅然决然闯入“地下世界”。隧道局的历程告诉我们,中隧青年应该发扬老一辈中隧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品格,锚定目标、加压奋进,全身心投入到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中去,努力成为改革攻坚的接棒人。要肩上有责、手上有招、心中有荣辱,坚持在改革攻坚的第一线磨砺锻炼、增强才干,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用忠诚与担当交上新时代新青年的合格答卷,助力企业全面打赢改革攻坚战。
  无问西东守初心,奋斗朝夕逐梦行,中隧青年要成为改革攻坚的生力军。
  《围炉夜话》中有这样一句话:“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新时代青年要在艰苦奋斗中不断成长,做企业改革攻坚的生力军。老一辈隧道人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只有经受过风雨的洗礼,“曾益其所不能”,才能见到彩虹。鲁迅曾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青年员工应立足现实、不忘初心,从企业先辈身上汲取力量,胸怀远大理想,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和脚踏实地,实现人生价值,在奋斗与追梦前行中释放活力、点燃激情。要立足岗位,担当作为,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入手、完成每一项任务开始,把小我融入到企业改革的大我中去,凡是对企业改革发展有力的事情,都要矢志不渝地去坚决执行、迅速落实,自觉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如今,隧道局阔步走过40多个年头,这40余年不短,是几代中隧人的峥嵘岁月;40余年也不算长,我们还要风雨兼程、行稳致远。中隧青年要在乘风破浪中勇立潮头、逐梦前行,在改革攻坚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青春为何?青春何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青年发出号召: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可以想象,隧道局下一个40年必将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新时代的中隧青年应漫漫求索、艰苦奋斗,成为改革攻坚的号手,不负企业重托。

版权所有:隧道工人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